運動的 中場休息時,帕特里克·馬霍姆斯拿了一小盤錄像帶,聊了幾句

中場休息時,帕特里克·馬霍姆斯拿了一小盤錄像帶,聊了幾句

經過 admin
0 評論

鳳凰城——就在周日超級碗的中場休息之前,堪薩斯城以 21-14 落後於費城,當時老鷹隊的線衛 TJ 愛德華茲追趕酋長隊四分衛帕特里克馬霍姆斯並落在他已經受傷的腳踝上。

馬霍姆斯吃力地起身。 當他這樣做時,他做了個鬼臉把頭向後仰,然後小心翼翼地跳向邊線。 他的教練安迪·里德告訴馬霍姆斯的替補查德·亨內開始熱身。

中場休息時,馬霍姆斯想在接受治療之前向隊友講話。 他對他們如此壓抑感到不高興,並在一次激烈的演講中告訴他們振作起來,做回自己。

他的腳踝?

“我們在上面放了新膠帶,並做了一些移動以使其具有一定的移動性,”Mahomes 週一表示。 “這是我要經歷的事情。”

四個星期前對陣傑克遜維爾,馬霍姆斯高腳踝扭傷,導致他到更衣室接受 X 光檢查。 里德不願意讓他重返賽場。 Mahomes 無論如何都回來了,並幫助堪薩斯城隊取得了勝利,但他在 AFC 冠軍賽中顯然被辛辛那提猛虎隊擊敗了。

這一次,里德決定不與他的四分衛爭論。

“他在更衣室里長大,”里德說。 “他見過偉人,他努力成為最偉大的人。 什麼都不說,這就是他的工作方式。 他想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 這就是他想做的,這就是他開展業務的方式。”

里德讚賞 Mahomes 有目的地在下半場出場,14 次傳球中有 13 次傳球 93 碼,兩次達陣,以 38-35 贏得超級碗。 但他說,單憑他的表現並不能使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四分衛。

“當他周圍的人需要提高他們的比賽水平時,他會幫助他們,”里德說。 “偉大的四分衛讓他周圍的每個人都變得更好,包括主教練,所以他做得很好。”

想想威利斯·里德 (Willis Reed) 在 1970 年 NBA 總決賽的第 7 場比賽中,儘管他的右大腿肌肉撕裂,但他還是硬著腿參加了比賽。 或者邁克爾喬丹在 1997 年總決賽第 5 場比賽中因流感而萎靡不振,但仍然以 38 分擊敗猶他爵士隊。

Mahomes 在整個季后賽中腳踝受傷的表現可能比他作為首發球員的前五年所提供的華而不實的統計數據更令人印象深刻。

年僅 27 歲的他贏得了兩次超級碗,並在兩次比賽中都被評為最有價值球員。 Mahomes 本賽季第二次被評為 NFL 的 MVP。 他曾三次入選 All-Pro,並五次入選職業碗。 他兩次達陣數領跑聯盟,並創造了單賽季傳球、衝球和接球碼數5614碼的紀錄。

“MV-Pat,”他最喜歡的目標之一特拉維斯·凱爾斯 (Travis Kelce) 為他加冕,理由很充分:“當一切都說完了之後,他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人,而且是現在做這件事的最佳人選。 ”

Mahomes 確實是在更衣室里長大的,在他 11 年的投手生涯中,他一直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俱樂部裡跟隨父親帕特。 他是一名健身狂,了解運動員社區的動態,並且知道化學是好與偉大之間的區別。

勝利後回到更衣室後,馬霍姆斯還穿著護墊,與每一位隊友和教練握手擁抱了將近 10 分鐘。

中場休息時,比起對隊友的憤怒,他更感到沮喪——老鷹隊在上半場有效地將球從他手中奪走,吞噬了超過 21 分鐘,即三分之二的時間。

“我們只是互相挑戰,伙計,把一切都放在那裡,我不想說我們在上半場打得很緊,但你沒有看到我們比賽時的那種快樂,”Mahomes 說。 “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

他們聽著,下半場得到 24 分。

Mahomes 還很年輕,還沒有完成。 他的第二個超級碗冠軍讓他與 NFL 四分衛名人錄——Jim Plunkett、Bart Starr、Bob Griese、Eli Manning、Roger Staubach 和 Ben Roethlisberger 並列。

但他將目光投向了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即最近退役的湯姆布拉迪。

“這將是艱難的,”他告訴記者抓住布雷迪。 “我的意思是,七次超級碗勝利,10 次超級碗。 他遠遠領先於其他人是有原因的。 這很難做到,但我會盡我所能去追逐它。”

他的腳踝和自滿都不會減緩他成為最偉大球員的步伐。

“我們將繼續康復,繼續我們正在做的治療,讓它休息一下。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馬霍姆斯說。 “可能會受到打擊的一件事是我的高爾夫球比賽。”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評論

關於我們

china-today.news 通過易於閱讀的帖子介紹了最新熱門新聞,政治,技術,創業公司,健康和科學方面的最新和重要突破。新興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社會和文化的未來。我們的使命是收集,記錄和傳播有關變革性技術和科學發現的信息報告,這些報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生活和行業。

最新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