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維多利亞時代的恐龍公園在 21 世紀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維多利亞時代的恐龍公園在 21 世紀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經過 admin
0 評論

想像一下:現在是 1854 年。再過五年左右,進化論的概念才會被引入。 恐龍這個詞只有大約十年的歷史。 沒有大衛·阿滕伯勒的紀錄片教你有關滅絕動物的知識。

現在想像一下自己是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的居民,走進城市東南部的水晶宮公園。 在那裡,您會遇到數十種您從未想像過的三維恐龍和古代哺乳動物,它們是由粘土、磚塊和其他可用的建築材料製成的。 它們排列成小群,從樹木和灌木叢後面探出頭來,其中一些比下午散步的人類訪客還要高。

不過您不必想像得太難,因為大約 170 年後,這些雕像仍然在那裡。 它們的磨損程度稍差,並且不再被認為在科學上是準確的。 但它們仍然讓遊客感到高興。 本月,在保護人員、科學家和一個名為“水晶宮恐龍之友”的組織的幫助下,他們的舊石器時代野餐聚會有了一點增長,增加了一尊新雕像——嗯,是舊雕像的再造——以取代消失的雕像在 20 世紀 60 年代。

這些雕像由 19 世紀藝術家本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 (Benjamin Waterhouse Hawkins) 建造,是重建的地質穿越時間之旅的一部分,始於 2.6 億年前。 他們是同類中的第一人,深受當時公眾的欽佩。

“這對維多利亞時代的人來說很有教育意義,”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阿德里安·利斯特說。 “這是革命性的。”

霍金斯先生是當時最著名的自然歷史雕塑家之一,他的這些雕塑原本是為了教育和娛樂水晶宮附近的遊客,水晶宮是為 1851 年倫敦萬國博覽會建造的展覽空間。展覽後,這座宮殿搬到了今天以其名字命名的地區。 (這些雕像比實際的宮殿更長壽,宮殿於 1936 年被燒毀。)

進化生物學家、水晶宮恐龍之友主席埃利諾·米歇爾 (Ellinor Michel) 表示,這些雕像普及了科學,為普通民眾(而不僅僅是上層階級)帶來了滅絕和環境變化的概念。 “這裡是大規模‘寓教於樂’的發源地,”也住在附近的米歇爾女士說。

根據我們今天所知,這些雕像並不反映已滅絕的動物。 米歇爾女士說,由於新的科學發現,它們建成後的幾十年內就已經過時了。

但米歇爾女士說,準確性並不是重點。 “科學在進步,科學在自我進步,”她說。

38 座原始雕像中,有 30 座保留下來,它們展示了近 170 年的點點滴滴。

這些雕像是用當時可用的任何材料製成的,因此受到鐵生鏽等問題的困擾。 雖然它們多年來一直得到維護,但有些看起來已經風化了,至少其中一個已經失去了頭部。

“它們的建造時間不長,”歷史英格蘭組織的西蒙·布特克斯(Simon Buteux)說,該組織為政府提供有關英格蘭遺產的建議。 “我們在保護它們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問題。”

布特克斯先生說,重要的是要保留這些雕像在 19 世紀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原始感覺。

“它是新鮮的、新的、前沿的,”他補充道。 “這就是我們想要捕捉的。”

沒有人確切知道最初的古獸發生了什麼,它於 20 世紀 60 年代從公園裡消失了。 這座雕像是一種與馬關係密切的食草動物,看起來像一匹長著短鼻子的馬。

另外七尊雕像也失踪了。 米歇爾女士說,大多數失踪事件的情況都是“巨大的謎團”。

鮑勃·尼科爾斯(Bob Nicholls)是一位專注於史前動物的藝術家,他提議將古獸巨獸帶回公園。 隨後,水晶宮公園恐龍之友獲得了資金,幫助他重建的古獸巨獸成為現實。 新雕像於七月初安裝在公園裡。

為了重現霍金斯先生想像中的食草動物可能的樣子,尼科爾斯先生查閱了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為數不多的它的照片。

他花了大約六週的時間建造了這座新雕像,雕像內部是空心的,由玻璃纖維製成,這是一種耐用的材料。 他對結果很滿意,他說:“它的臉很傻。”

“新雕塑讓人們注意到該地點在科學史上的重要性,” 古生物學家利斯特先生說道。

據水晶宮恐龍之友稱,每年約有 50 萬人參觀這些雕像。 它們繼續激發人們的敬畏,家長們在他們面前給孩子拍照,並在巨大的雕像前流連忘返。

最近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每週多次穿過公園的當地居民珍妮·斯蒂爾 (Jenny Steel) 正要去欣賞最新的公園。 “它們比生命更偉大,”她說。

沿著步道再往前走一點,伊恩·巴克斯特 (Ian Baxter) 和他的貴賓犬羅里 (Rory) 坐在雕像附近的一塊岩石上,他已經在該地區生活了 50 年。 他說,當他十幾歲的時候,他經常爬進空心結構。 今天,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他們。 “我喜歡恐龍,”他說。 “我當然是了。”

另一位當地居民加布里埃爾·伯奇 (Gabriel Birch) 表示,他每個月至少去公園一次。

“我們來這裡是為了恐龍,”他說。 “我三歲的孩子認為它們是真的。”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評論

關於我們

china-today.news 通過易於閱讀的帖子介紹了最新熱門新聞,政治,技術,創業公司,健康和科學方面的最新和重要突破。新興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社會和文化的未來。我們的使命是收集,記錄和傳播有關變革性技術和科學發現的信息報告,這些報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生活和行業。

最新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