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學領域所有長期存在的爭論中,沒有什麼比人類何時到達美洲的問題更讓學者們煩惱的了。 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是,大約在 11,500 年前,來自亞洲的大型獵物狩獵者艱難地穿過一座橫跨白令海峽的陸橋,穿過冰川之間的走廊,並在不到千年之後,抵達南美洲最南端。
然而,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考古研究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在獵人出現之前,有更早的文化在 24,500 至 16,000 年前殖民美洲。
本週新學術 學習 甚至顛覆了這些遷徙時間表,提出現在的巴西中西部地區早在 27,000 年前就有人定居,這一發現支持了我們的祖先在更新世時期居住在這片大陸的理論,更新世大約在 11,700 年前結束。 由於冰川形成和融化的多次循環,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冰河時代。
這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雜誌上的論文的結論是基於對一個不可能的來源的分析:來自已滅絕的巨型地懶的三塊骨頭。 這些化石是 28 年前在聖埃琳娜岩石掩體中挖掘出來的,類似於堅硬的鱗狀板,稱為骨皮,是當今犰狳皮膚的鎧甲,顯示出已被改造為原始吊墜的跡象,上面有凹口和孔洞,研究人員表示,這只可能是由人類創造的。
“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因為它增加了關於美洲古代人類居住的越來越多的數據,”維多利亞大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阿普麗爾·諾厄爾(April Nowell)說,他沒有參與該項目。 “這也說明了個人裝飾品的重要性。”
巨型地懶於 3500 萬年前首次出現在南美洲。 有些物種像現代大像一樣龐大,用後腿直立,站立高度超過 10 英尺。 這種體型龐大的食草動物是今天體型小得多的樹懶的遠親,它擁有巨大的下巴和強大的爪子四肢,它可能是馬平瓜裡的靈感來源。人類的頭顱併吞噬他們。 巨型樹懶大約在 11,000 年前從這片大陸消失,但化石遺跡卻比比皆是。
對聖埃琳娜的三層沉積物、骨皮和木炭顆粒進行的三種測年方法表明,人類在大約 27,000 至 23,000 年前首次在最古老、最深的層上留下了痕跡。 研究人員稱,從那時起,人們在不同時期居住在庇護所:中層是 17,000 至 13,000 年前,頂層是 6,000 年前。 “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文物是人類在與樹懶共存期間製造的嗎?”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的考古學家米里安·麗莎·阿爾維斯·福蘭切利·帕切科 (Mirian Liza Alves Forancelli Pacheco) 說道。
在最深層發現的三塊奇特的樹懶骨頭形狀像三角形和淚珠,似乎已經被平滑和穿孔。 “在邊緣附近明顯鑽有完整或部分的孔,就好像它們被設計成穿在繩子上一樣,”帕切科博士說。
顯微鏡下的標記表明,骨皮,甚至它們的孔,都被人手拋光過。 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古生物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泰斯·拉比托·潘薩尼 (Thais Rabito Pansani) 表示,自然磨損和動物咬傷都無法解釋它們的質地和形狀。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樹懶死後幾天到幾年、骨頭變成化石之前,有不同方向的划痕和石器鑿痕。
潘薩尼博士說:“我們認為,居住在避難所的早期人類將骨頭製成個人裝飾品,可能是吊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裝飾品會因頻繁使用而磨損。” 這將使它們成為美洲出土的已知最古老的珠寶,也是考古記錄中唯一已知由巨型樹懶骨頭製成的飾品。
聖保羅大學考古學家 Mercedes Okumura 表示:“作者提供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樹懶骨骼經過人為改造。” “這樣的研究有助於揭示早期美國人對裝飾品的使用,以及過去人類與美洲巨型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諾埃爾博士指出,數千年來,人體一直是個人和群體身份創造和表達的場所,而像巨型樹懶小玩意這樣的遺跡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很喜歡這些珠子,因為它們被串起來或與皮膚、布料或其他珠子摩擦而嚴重磨損,”她說。 “這說明了這些物品的價值; 這表明它們被佩戴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