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檢察官於 2021 年 10 月開始在辛辛那提進行了為期兩週的審判——在徐被引渡到美國三年多之後——聯邦檢察官陳述了他們的案情。 徐的代理團隊包括來自中西部領先律師事務所 Taft、Stettinius 和 Hollister 的五名律師,這表明所需的數十萬美元法律費用由中國政府支付。 (該公司拒絕就本文發表評論。)辯方辯稱,徐被騙了; 他與華通信的目的不是竊取商業機密,而只是為了促進華與中國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 辯護律師之一拉爾夫·科寧 (Ralph Kohnen) 在結案陳詞中說,“這裡發生的事情是,我的委託人徐先生已成為一名棋子,一名處於美國工業試圖剝削中國和試圖相處的緊張局勢中的棋子與中國。”
檢方辯稱,徐一直在通過網絡間諜活動和利用人力資源,系統地在美國和歐洲的航空航天公司追查知識產權。 檢察官為他們的大部分證據找到一站式商店的情況並不常見,但這就是徐的 iCloud 帳戶 – 間諜個人和職業生活的存儲庫。 這是因為徐經常將他的 iPhone 日曆用作日記,不僅記錄當天的事件,還記錄他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2017 年的幾條記錄表明,他與老闆查榮的關係日益緊張。 他在 3 月 27 日寫道:“查今天拒絕了一張餐單。”然後,在 4 月 28 日:“與查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那個時期的其他條目——當他開始與華通信時——反映了徐個人生活中的不快樂。 例如 8 月 17 日的一則,他在其中哀嘆看似婚外情的分手。 她“昨天早上看到我在雨中,沒有停下來,她拿著雨傘走開了。” 正如 5 月 19 日一篇文章的片段所證明的那樣,財務上的事情也不順利:“我在股票市場上損失了很多。 我讓自己陷入了這個財務漏洞。”
“如果你問我,我有沒有幾天難以入睡? 是的,有。 我後悔我的所作所為。
備份到雲端的還有徐與其他幾名美國航空航天業員工交換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檢察官在審判時列出的。 其中一位是鳳凰城霍尼韋爾分部的 Arthur Gau,他在庭審中作證說,榮和徐向他支付了 5,000 美元,並支付了他 2017 年前往南京進行技術演示的機票費用。 (2021 年 5 月,高在亞利桑那州承認無證出口受控信息的指控。 彭博商業周刊報導了徐的案子 在去年 9 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廣泛提及。)另一位是福克航空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在徐安排幫助工程師的父母后,他接受了徐的邀請訪問中國,與中國一家研究機構分享信息,他們在中國失去了家當他們的建築將作為開發項目的一部分被拆除時。 波音公司的一名 IT 專家以化名孫莉在庭審中作證,他描述了徐如何試圖與他建立關係,首先通過一封電子郵件聯繫他,其中提到他聯繫了證人的父親,他是一名中國學者。 證人隨後與徐某會面,徐某一再提出報銷他來中國的往返機票,以換取分享他在 IT 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是項目管理,但在“我無法提供的其他方面”。
“他們所說的交流不僅僅是一個很好的邀請,”檢方負責人蒂莫西·曼根 (Timothy Mangan) 告訴我,他概括了他向陪審團提出的一個觀點。 “這是招聘週期的一部分。 有些成功了,有些沒有成功,但這是他們拋出釣魚線,試圖審查人們。”
在徐某的審判中,曼根引用了一段徐某與幾名中國工程師四小時會談的錄音,以此來支持所謂的交流絕非良性的論點。 徐為什麼要記錄這段談話是令人費解的——而且事後看來是非常不謹慎的,因為它最終出現在一個 iCloud 賬戶中——但他在其中解釋了向中國僑民徵集信息的方法。 “作為國外的專家,由於他們公司的安全非常嚴密,他們很難直接拿走大批量的材料,”徐告訴工程師,強調需要考慮來源所涉及的風險。 . 在談話的另一點,他談到瞭如何在瞄準特定技術的同時發現潛在的新人。 “例如,如果我是一名飛機專家,那麼我會搜索波音或洛克希德,對嗎? 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找到它,”徐說。 “等我找到人之後,再看看這個人是不是在做什麼? 比如負責總體設計或航空電子設備。”
Xu 的 iCloud 帳戶中的消息使調查人員有了另一個該死的發現。 徐曾協助協調 針對幾家航空技術公司的網絡間諜活動。 這些攻擊——網絡安全公司 CrowdStrike 的一份報告中有所描述——始於 2010 年,當時國有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COMAC) 宣布已選擇 GE 航空公司和賽峰集團的合資企業來提供定制的飛機。為中國第一架國產商用客機C919製造發動機。 該活動背後的計劃針對霍尼韋爾、Capstone Turbine 和 Safran 等公司,直到後來安全研究人員將這些點聯繫起來時才變得清晰。 “當我開始將所有這些受害者放在一起時——我當時想,好吧,這些都是 C919 不同部件的組件製造商,”網絡安全專家 Adam Kozy 經營著安全公司 SinaCyber,他是 CrowdStrike 報告的主要作者, 告訴我。 據報導,儘管中國商飛公司準備從這些公司採購製造飛機所需的部件,但中國政府顯然也在努力從這些供應商那裡竊取知識產權,以便在中國實現國內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