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台灣芯片巨頭內部,美國的擴張加劇了緊張局勢

台灣芯片巨頭內部,美國的擴張加劇了緊張局勢

經過 admin
0 評論

全球最大的先進計算機芯片製造商台積電正在升級和擴建亞利桑那州的一家新工廠,這有望幫助美國走向更加自力更生的技術未來。

但對公司的一些人來說,這個 400 億美元的項目是另外一回事:一個糟糕的商業決策。

根據對台積電 11 名員工的採訪,這家台灣芯片製造商對其美國工廠的內部疑慮正在增加,這些員工因未獲授權公開發言而不願透露姓名。 許多員工表示,該項目可能會分散長期以來幫助台積電戰勝競爭對手的研發重點。 一些人補充說,由於潛在的文化衝突,他們對移居美國猶豫不決。

他們的擔憂凸顯了台積電的棘手處境。 作為最大的芯片製造商,為從手機到汽車再到導彈的一切提供動力,該公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擁有令人垂涎的技術訣竅。 但陷入美國和中國之間圍繞技術領導地位的不斷加深的鬥爭中,台積電試圖對沖其賭注——卻發現其行動正在製造新的緊張局勢。

它在鳳凰城北郊的工廠擴建旨在使先進的微芯片生產更接近美國,並遠離與中國的任何潛在對峙。 然而,這項努力引發了內部憂慮,高昂的成本和管理上的挑戰表明,將人類已知的最複雜的製造工藝之一移植到半個地球的另一端是多麼困難。

亞利桑那工廠要取得成功的壓力是巨大的。 失敗將意味著美國培育幾十年前主要轉移到亞洲的先進芯片製造業的努力受挫。 台積電可能會花費數十億美元建造一家無法生產足夠可行芯片的工廠,以使其值得付出努力。

“從商業角度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毫無意義,”私募股權公司 Kirkland Capital 董事長、前科技分析師柯克·楊 (Kirk Yang) 以高昂的成本為由表示。 他補充說,台積電可能出於政治考慮被迫在美國設廠,但“到目前為止,鳳凰項目對台積電或台灣的收益微乎其微。”

亞利桑那項目是台積電對近年來全球對芯片生產地緣政治日益增長的擔憂做出的第一個重大讓步,部分原因是擔心中國對台灣的敵對姿態和芯片短缺。

這家長期以來幾乎所有工廠都在台灣的芯片巨頭現在也在日本建廠。 兩位知情人士表示,歐洲決策者已經推出了吸引台積電建廠的計劃,而該公司正處於對該工廠做出決定的最後階段。

台積電發言人 Nina Kao 沒有直接回應內部對亞利桑那州投資的擔憂。 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她表示,美國工廠選址的決定是基於多種因素,包括客戶需求、市場機會和挖掘全球人才的機會。

高女士補充說,台積電正在加強培訓,將海外人才融入其企業文化。 她說,該公司將“積極傾聽並在需要時提供改變”。

台積電於 2020 年 5 月宣佈在亞利桑那州建廠,最初承諾向其投資 120 億美元。 去年 12 月,該公司將投資增加到 400 億美元,併計劃用更先進的——但不是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技術升級工廠。 預計該工廠將於 2024 年開始生產微芯片,該公司表示稍後將在該地點增設第二家工廠。

該項目具有挑戰性。 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台積電錶示,受人工費用、許可證、合規性和通貨膨脹的推動,美國的建設成本可能至少是台灣的四倍。 台積電首席財務官 Wendell Huang 表示,美國的投資可能會損害台積電今年的盈利能力。

“台積電認識到台灣晶圓廠與海外晶圓廠之間存在成本差距,”高女士說,她使用的是製造廠或工廠的簡稱。 她補充說,公司仍預計長期毛利率強勁。

台積電還需要附近的供應商為亞利桑那工廠提供原材料、設備和關鍵部件。 然而,一些試圖在那裡加入的供應商表示,他們遇到了勞動力挑戰和高成本。

Chang Chun Arizona 是一家化學品供應商,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投資了 3 億美元的工廠,距離菲尼克斯約一小時車程,其總裁 Calvin Su 表示,其工廠建設成本是台灣成本的 10 倍。 他說,由於不熟悉美國法規和建築許可,以及生產材料供應不足,導致成本上升。

這家台灣芯片巨頭的工程和建築承包商 CTCI Corporation 的董事長邁克爾·楊說,亞利桑那工廠的建設成本“遠遠超出”他的客戶的預期。 他說,除了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之外,這家芯片製造商還在與英特爾競爭——後者也在亞利桑那州擴張——爭奪熟練勞動力和建築設備。

“當我們一開始報告我們的報價時,客戶回答說:’你瘋了嗎?’ 但事實就是這樣,”楊先生說。

一些台積電工程師表示,他們擔心亞利桑那工廠將如何融合美國和台灣員工。 他們說,在台灣,工程師工作時間長,週末輪班,開玩笑說他們“賣肝”為芯片製造商工作。 他們說,這種犧牲對美國員工的吸引力可能較小。

去年離開台積電的工程師 Wayne Chiu 表示,他曾考慮過加入該公司的海外擴張計劃,但在意識到他可能不得不填補美國員工的空缺後失去了興趣。

“晶圓製造最困難的不是技術,”他說。 “最難的是人事管理。 美國人在這方面做得最差,因為美國人是最難管理的。”

培訓美國工程師的三名台積電員工表示,他們之間的做法很難標準化。 他們說,當台灣工人毫無疑問地按照他們被告知的去做時,美國員工向經理提出挑戰,質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亞利桑那州台積電的一位工程師說,一些美國人在分配多項任務時表現不佳,有時會拒絕接受新任務,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完成所有任務。 八名員工表示,台灣工人認為在鳳凰城工作的人將承擔比美國同事更大的責任。

台積電二十多年前的第一筆美國投資,也具有警示作用。

1990 年代後期,公司創始人張忠謀推行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並在華盛頓州創建了芯片製造子公司 WaferTech。 儘管承諾要在那裡建多家工廠,張先生在“一系列醜陋的意外”之後停了下來,包括高成本和熟練勞動力短缺,他在 播客 去年與布魯金斯學會合作。

張先生質疑美國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努力,在一次 公共論壇 2021年,台積電成功的台灣優勢在美國無法複製。

在 Brookings Institution 播客中,他還指出美國政府根據 CHIPS 法案指定的 520 億美元補貼,這是一項旨在刺激國內先進芯片生產的聯邦資助計劃,不足以推動該行業的發展。 他稱之為“徒勞的昂貴練習”。

但在台積電去年 12 月宣布擴建鳳凰工廠時,張先生似乎回心轉意了。 他說,這一次,公司“準備得更充分”。

在給《紐約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張先生表示,他堅持他在去年的播客和 12 月在亞利桑那州舉行的活動中發表的言論。 他拒絕進一步置評。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評論

關於我們

china-today.news 通過易於閱讀的帖子介紹了最新熱門新聞,政治,技術,創業公司,健康和科學方面的最新和重要突破。新興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社會和文化的未來。我們的使命是收集,記錄和傳播有關變革性技術和科學發現的信息報告,這些報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生活和行業。

最新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