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一場致命的颶風襲擊緬甸和孟加拉國後,數十萬人於週一開始修復或重建家園和生計。
這場名為摩卡的風暴在緬甸造成數人死亡,但領導人對具體死亡人數的說法存在矛盾。 緬甸政府說這個數字是 5 個,但影子政府,稱為民族團結政府,可能在該國偏遠的衝突地區有更多消息來源,說是 18 個。
儘管強風暴造成的破壞沒有預期的那麼嚴重,但仍有數十萬羅興亞難民無家可歸,還有報導稱人們被困在風暴中,不得不穿過風暴碎片回家。
據官員和援助人員稱,緬甸的破壞主要局限於若開邦、欽邦和西部其他地區。
若開邦首府實兌市的救援人員 Ko Myo Khaing 說,據報導,他所在的地區有兩人死亡。
“至少 90% 的實兌被風暴摧毀,”他說。 “停電了,電話線也斷了。 由於溝通困難,受影響的人數尚不清楚。”
若開軍是若開族民兵組織,其發言人 Khaing Thu Kha 說,為緊急情況收集的食物被雨水損壞了,雖然實兌的洪水已經退去,但其他地區的洪水仍然很高。
這位發言人說:“由於我們單靠自己的革命力量是不可能提供幫助的,所以我想請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幫助。”
在欽邦,自緬甸將軍於 2021 年 2 月發動政變以來,電話和互聯網線路一直被切斷,但在颶風來襲前不久,通訊已恢復了一小段時間。 但這還不夠。
“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告訴人們撤離,”欽邦人權組織的項目經理薩萊芒赫雷連說。
雖然目前還沒有關於欽邦死亡的即時報告,但連先生說,有一千多人被困在森林裡,急需住所、食物和藥品,而且無法返回家園。 交通很痛苦; 旅行者不得不勇敢地面對軍事巡邏和未爆彈藥,以及風暴本身的影響。 這些條件也使救援物資的運送變得困難。
在颶風登陸之前,強風和雨水撕裂了居住在孟加拉國海岸線破舊營地中的羅興亞難民的防水油布和竹棚。 超過 100 萬羅興亞人在逃離若開邦的迫害後前往孟加拉國尋求庇護,他們現在居住在世界上最大的營地。
據孟加拉國氣象部門稱,這場風暴於週日下午在考克斯巴扎爾附近的沿海地區登陸,就在孟加拉國與緬甸的邊界。 當時, 根據聯合颱風預警中心在登陸前的估計,它的風速高達每小時 155 英里。
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男人和女人在水中涉水,周圍是斷掉的電線桿、炸毀的瓦屋頂、廣告牌碎片和皺巴巴的金屬板。
官員說,在沒有立即報告死亡的孟加拉國,大約 3,000 個羅興亞人避難所被颶風破壞,有些被完全摧毀。 孟加拉國難民事務專員辦公室報告說,有 32 個學習中心和 29 座清真寺遭到破壞。
難民營地勢起伏,泥濘不堪,風暴期間發生 120 次山體滑坡,至少 5,300 名難民被轉移到更安全的地點。 在更廣闊的科克斯巴扎爾地區,共有 13,000 所房屋受損或被毀。 據孟加拉國政府稱,截至週日晚上,約有 25 萬人需要食物和住所。
在 Cox’s Bazar 地區,25 歲的 Arefa 與她的丈夫和兩個分別為 6 歲和 4 歲的孩子住在一起,她的名字只有一個名字,她驚恐地描述了暴風雨是如何將一棵樹吹倒在她用竹子和塑料製成的棚屋上的. 一家人毫髮無傷地逃了出來,並在一位社區領袖的家中避難。
“我躺在別人家的地板上,我的孩子在我身邊,心想,‘我們會一直這樣下去嗎?’”她說,她的聲音在顫抖。
在過去的六年裡,羅興亞人的營地遭受了一系列火災和洪水的蹂躪,但阿雷法女士的棚戶區此前只受過一次損壞——兩年前,另一場風暴吹毀了它的防水油布屋頂。 甚至在 2016 年 10 月武裝部隊來到她的村莊並放火之前,她在緬甸的家人的生活就已經很艱難了。 她說,她的家人無家可歸,別無選擇,只能逃往孟加拉國,徒步走了幾天。
現在他們將不得不重新開始。 她說,今天早上她回到破舊的棚屋時,發現有人偷了煤氣罐。 “我們想回到緬甸的家,但短期內沒有希望,”她說。 “我的兩個孩子,我看不到他們的未來。”
賈德森瓊斯 貢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