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週六呼籲中國採取更多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並敦促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支持迄今為止拒絕支持的國際氣候融資基金。
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天的會議上傳達了這一信息,她正在尋求培育中美之間的合作領域。 儘管中國表示支持幫助貧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計劃,但它拒絕向此類基金提供資金,認為自己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耶倫表示,中國和美國一樣,有責任成為氣候融資的領導者。
週六上午,耶倫在與一群中國和國際可持續金融專家舉行的會議上表示,“氣候融資應該高效、有效地瞄準”。 “我相信,如果中國與我們和其他捐助國政府一起支持綠色氣候基金和氣候投資基金等現有多邊氣候機構,我們可能會產生比今天更大的影響。”
美國和中國都面臨著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壓力,要求它們籌集更多資金,幫助這些國家努力關閉燃煤電廠、發展可再生能源,或者通過修建海堤、改善排水系統或早期發展等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後果。洪水和颶風預警系統。
在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的領導下,美國承諾在四年內向綠色氣候基金提供 30 億美元,這是一項由聯合國牽頭的旨在幫助貧窮國家的計劃。 迄今為止,該承諾已兌現 20 億美元。 共和黨人曾多次尋求阻止納稅人為該基金和其他氣候融資支出,但拜登總統利用國務院內部的可自由支配支出來履行美國的部分承諾。
研究顯示,中國承諾提供 31 億美元,目前已兌現其中約 10%。 它還通過其領導人所謂的“南南”合作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 這是因為,在聯合國氣候機構的框架下,中國仍然被視為發展中國家,而不是工業化國家,儘管中國現在擁有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大得多的製造業。 長期以來,它一直抵制向富裕國家提供同樣氣候基金的壓力,認為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造成污染的時間要長得多,並且有更多責任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氣候特使解振華去年在成立新的多邊基金以幫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後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聯合國氣候規則,“中國沒有義務提供財政支持” 。
拜登政府時期財政部前氣候顧問約翰·莫頓表示,中國的任何有意義的貢獻都可以幫助美國向國會議員和其他人證明批准氣候融資。 他還表示,這兩個超級大國可能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煤炭使用或遏制甲烷(一種從石油和天然氣井洩漏的強效溫室氣體)。
“這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他說。 “任何時候有機會在氣候問題上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都應該立即抓住。”
美國和中國是二十國集團可持續金融工作組的共同領導者,這為兩國提供了在全球氣候問題上更密切合作的機會。
耶倫是最近幾週第二位訪問中國的拜登政府內閣成員。 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 (Antony J. Blinken) 六月曾到訪過那裡。 7月晚些時候,拜登總統的氣候變化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將訪華,重啟世界上兩個最大污染國之間的全球變暖談判。
此外,拜登總統將於週二出席在倫敦舉行的一個論壇,旨在尋找調動氣候資金的方法,特別是“讓私人資金不再旁觀,以促進發展中國家清潔能源的部署和適應”,白宮國家安全官員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顧問周五表示。
在為期四天的中國之行中,耶倫一直在尋求與北京同行重新開放溝通渠道,此前多年來,貿易戰和敏感技術出口管制加劇了不信任感。 在本週的會議上,耶倫批評了中國對待外國企業的方式,但也指出,高層官員之間更頻繁的對話將有助於防止政策誤解加劇。
週五,財政部長在北京與李強總理會面時還討論了氣候金融問題。 週六下午,她計劃會見負責中國經濟的副總理何立峰。
過去兩年,中國一直在建設更多燃煤電廠並擴大煤礦,引起了華盛頓的擔憂。
中國官員表示,他們計劃到2060年完全淘汰碳排放,最晚從2030年開始。中國在安裝太陽能以及向其他國家出口太陽能電池板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正在加倍增加煤炭消費,部分原因是出於國家安全原因——它不想更多地依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因為這些石油和天然氣在危機期間可能會被切斷。
中國電力專家表示,新建燃煤電廠將主要在電力需求高峰期間使用,而不是全天候使用。 但批評人士表示,這些工廠一旦建成,從長遠來看將不可避免地破壞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