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週四,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 (Janet L. Yellen) 呼籲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建立一種“建設性”和“健康”的經濟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兩國可以共同努力應對全球挑戰,儘管它們的國家安全利益存在衝突.
耶倫女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的評論是拜登官員迄今為止對政府對華立場最全面的闡述之一。 在兩國之間數月的緊張局勢加劇之後,包括中國在美國的間諜活動和影響力行動,這次講話採用了務實但明顯積極的語氣。
耶倫女士強調了確保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和保護人權的重要性。 但她也認為,只要中國遵守國際規則,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就足夠穩固,可以歡迎來自中國的經濟競爭。
“中國的經濟增長不一定與美國的經濟領導不相容,”她說,並補充說,“我們不尋求將我們的經濟與中國的經濟‘脫鉤’。”
她說,拜登政府的經濟戰略以投資美國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科技製造業為中心,“不打壓或遏制任何其他經濟體”。 她敦促中國與美國合作應對幫助負債國家和減緩氣候變化等挑戰。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表示,該演講“不符合華盛頓和北京的普遍氣氛,即美國和中國註定要脫鉤並開戰。”
肯尼迪先生說,耶倫女士以拜登政府以前從未做過的方式闡明了與中國建立商業關係的積極理由。 “通過這樣做,政府現在在對待中國的方式上與特朗普政府明顯不同。”
十年前,耶倫女士的合作呼籲可能聽起來平淡無奇,但近年來華盛頓對中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嚴厲。
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現在都將中國描述為危險的經濟對手和安全威脅。 許多人對將中國納入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想法失去了耐心,認為過去這樣做的努力未能充分改善該國的做法。
特朗普政府官員主張推動 美中經濟“脫鉤”,儘管與該國簽署了貿易協議。 拜登政府採取了更有針對性的方法,重點是阻止中國獲得軍事應用技術,並減少美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汽車電池等關鍵產品上對中國的依賴。
自 2 月以來,兩國關係一直特別緊張,當時一個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並引發了一場外交衝突。 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以及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夥伴關係,緊張局勢仍然很嚴重。
由於間諜氣球的爭吵,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 (Antony J. Blinken) 今年早些時候計劃對中國進行的訪問被取消。 耶倫女士表示,她計劃“在適當的時候”前往中國,參與“關於經濟問題的實質性對話”。 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ondo) 也在探討今年訪問的可能性。
關於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的十年》一書的作者喬納森·沃德說,現在是“摒棄一廂情願的想法”的時候了,中國可以成為美國負責任的經濟夥伴。
“美國和盟國與中國的經濟接觸正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他說,這增加了對中國的依賴,並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轉移,使其能夠進行軍事建設、監視國家和侵犯人權行為。”
但耶倫女士周四表示,她和拜登總統並不認為美中關係是一場零和競賽,“一方必須倒下,另一方才能崛起”。
“我們相信世界對我們倆來說都足夠大,”她說。
耶倫女士還表示,美國無意損害中國經濟,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有針對性的行動——比如切斷中國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的聯繫——純粹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
她補充說,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限制中國,包括一項限制美國在中國投資可用於監視或戰爭的技術的計劃。 她警告中國不要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物質支持,稱違反美國對俄羅斯的製裁的後果“將是嚴重的”。
拜登政府已經禁止與中國就某些先進技術開展業務,儘管它大力補貼美國的半導體、清潔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的新製造,以建立中國的替代產業。 北京批評美國的限制,稱這些限制是非法的,是公然削弱中國經濟的努力。
“這些國家安全行動不是為了讓我們獲得經濟競爭優勢,也不是為了扼殺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現代化,”耶倫女士說。
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支持與美國建立健康互利的關係。 他補充說,“中國不會迴避或退縮競爭”,但反對在貿易中擴大國家安全擔憂以及對全球供應鏈的任何潛在威脅。
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政治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凌表示,這種方法的“關鍵挑戰”是將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經濟發展領域與不構成威脅的經濟發展領域區分開來。 她指出,中國生產更多用於汽車和烤麵包機以及坦克和武器的基本計算機芯片。
“潛在的問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全問題和經濟問題日益交織在一起的世界。 很難分開,”陳女士說。
儘管如此,她還是歡迎耶倫女士對合作的重視。 “沒有人想要戰爭,”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