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Fisher Landau 是一位紐約人,她在她的公寓中使用勞埃德保險公司從一次壯觀的珠寶搶劫中獲得的保險賠款來資助後來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收藏品之一的紐約人,於 3 月 27 日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去世。她享年 102 歲。
她的女兒坎迪亞·費舍爾 (Candia Fisher) 證實了她的死訊。
從 1991 年到 2017 年,蘭道女士在 Fisher Landau 藝術中心向公眾開放了她收藏的 1,200 件藝術品,該藝術中心位於皇后區長島市,是一座經過改建的舊工廠。 2010 年,她向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捐贈了近 400 件作品,當時價值在 5000 萬至 7500 萬美元之間,她長期以來一直是該博物館的受託人。
1969 年春天的一個下午,蘭道出人意料地開始了她進入藝術世界的軌跡,當時她正在外面吃午飯。 武裝盜賊偽裝成空調修理工闖入她位於上東區皇宮大樓的公寓,將廚師綁在客人的壁櫥裡,並打開了隱藏在另一個壁櫥裡的地板保險箱。
多年來,她的丈夫、房地產開發商馬丁·費舍爾 (Martin Fisher) 為她的生日、週年紀念日和節假日贈送了首飾——配套的項鍊、耳環、戒指和手鐲套裝,鑲有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和鑽石 – 以及一顆 39 克拉的藍白鑽單顆鑽石。 都被放在了保險箱裡。
“我很震驚,”蘭道女士在為惠特尼目錄“遺產:艾米莉·費雪·蘭道收藏”進行的採訪中談到這起搶劫案時說。 但是,她補充說,“我決定不再想要這些珠寶了。 我現在有了用於收藏的種子資金,”多虧了保險結算。
“我真正想買的是畫作,”她說,“所以盜竊可能是我經歷過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犯罪現場 Imperial House 位於列剋星敦和第三大道之間的東 69 街,由她丈夫的公司 Fisher Brothers 建造。)
在她父親(也是一名開發商)將她送到秘書學校之前,蘭道女士曾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 後來,在從未上過藝術史課的情況下,她開始進行非正式的收藏。 珠寶失竊後,她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是一部三英尺半高的 Calder 手機,她於 1968 年從中央公園西區的主人那裡購買。
“那時候我沒有車,也沒有司機,所以我回到了西 86 街的跨城公交車上,站起來像拿著聖誕樹一樣捧著考爾德,”她說。 “沒有人問我任何事情。”
蘭道女士沿著東 57 街散步時,很快發現了約瑟夫·阿爾伯斯 (Josef Albers) 的作品,她在佩斯畫廊 (Pace Gallery) 的展覽櫥窗裡偶然發現了一張海報。 “這讓我大吃一驚——太小了,”她說。 “從我看到阿爾伯斯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喜歡簡單。 阿爾伯斯是我作為收藏家的起點。 我從來沒有收集過因為它很時髦的東西。 這總是關於我本能地喜歡的東西。”
她的好奇心驅使她上樓來到佩斯,結果證明她與畫廊及其所有者 Arne Glimcher 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 “最初我和丈夫一起買藝術品,”她說。 他們的第一筆大收購是 Glimcher 先生給她看的三幅畫作——畢加索、杜布菲和萊熱的作品,它們都靠在他辦公室的牆上。 “以後我會自己買,”她說。
她繼續購買馬蒂斯、蒙德里安、讓·阿爾普、馬克·羅斯科、弗朗茨·克萊恩、保羅·克利、路易絲·內維爾森和盧卡斯·薩馬拉斯的作品。 “我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藝術上,”她說。 “那是買年。”
Pace 和曼哈頓的 Leo Castelli 畫廊仍然是她不斷增長的收藏的主要來源,但 Glimcher 先生的畫廊合作夥伴 Fred Mueller 被證明是將藝術、藝術家和紐約社交生活融為一體的榜樣。 她記得在他閒置的格雷西廣場公寓裡舉行的一次派對,內維爾森女士、羅伯特勞森伯格和安迪沃霍爾與其他客人一起展示了他們自己的藝術品。 “他的榜樣實際上給了我深入收藏的動力,”蘭道女士說。
但隨後她的丈夫於 1976 年去世。“在那之後,收藏中出現了很大的空缺,”她說。 “我停下了。”
大約在 1980 年,Landau 女士遇到並聘請了紐約劇院和餐廳設計師 Bill Katz 重新裝修她在公園大道的公寓,此後她搬到了那裡。 該委員會演變成一種長期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同為藝術顧問的卡茨先生建議她在現有的核心現代主義者之外進行收藏。
“’艾米麗,如果你想看看年輕人的作品,那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對你來說是一次有趣的經歷,’”她回憶說他告訴她。
在參觀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紐約火熱的藝術世界的工作室時,蘭道女士專注於當代作品,有時甚至買下整個房間,就像她在羅德尼·格雷厄姆 (Rodney Graham) 的一場展覽中所做的那樣。
“她具有與時代精神一起前進的氣質,”紐約藝術顧問艾米·卡佩拉佐 (Amy Cappellazzo) 說。 “她作為一位重要的收藏家而廣為人知,我認為她的品味在整個 80 年代和 90 年代鼓勵了那一刻。 其他人緊隨其後。”
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蘭道女士已成為惠特尼的受託人,她在該機構連續擔任董事會成員近 25 年。 當時位於上東區麥迪遜大道的博物館四樓於 1994 年以她的名字命名,那一年她為惠特尼雙年展設立了一筆捐贈基金。
“她可能是惠特尼歷史上最重要的受託人之一,”博物館名譽主席倫納德勞德說。
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隨著紐約藝術市場的膨脹和博物館在全國的擴張,蘭道女士在紐約的藝術生態系統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藝術家個人和博物館提供機構支持。
在惠特尼博物館之外,她還擔任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委員會成員,以及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喬治亞奧基夫博物館和 SITE 聖達菲博物館的董事會成員。 由於她對其文化機構的支持,法國政府授予她騎士勳章。
在藝術界之外,她建立了 Fisher Landau 基金會,用於研究閱讀障礙和幫助有閱讀障礙的兒童(她自己也有閱讀障礙),並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成立了 Fisher Landau 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學習障礙治療中心在布朗克斯。 她還在大都會歌劇院的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80 年代後期,蘭道女士在長島市找到了一個 25,000 平方英尺的前降落傘背帶工廠來存放她的藏品——一個免費向公眾開放的私人博物館。 馬克斯·戈登 (Max Gordon) 是一位極簡主義的倫敦建築師,剛剛將一家油漆廠改造成倫敦的薩奇收藏館,他將皇后區的三層混凝土結構工廠改造成了費舍爾·朗道藝術中心。
“擁有自己的博物館,她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收藏家的典範,他們不僅為自己而且為後代收藏,”蘭黛先生說。 “她為明天買的東西比今天多。”
艾米麗·蘭茲納 (Emily Lanzner) 於 1920 年 8 月 23 日出生於喬治湖附近的紐約州格倫斯福爾斯 (Glens Falls),她在曼哈頓華盛頓高地區長大,住在艾米麗苑 (Emily Court),這座建築由她的父親塞繆爾·蘭茲納 (Samuel Lanzner) 開發並擁有,命名為它在他的女兒之後。 她的母親塞西莉亞·蘭茲納 (Cecilia Lanzner) 是一名家庭主婦。
在短暫的婚姻之後,她遇到了費舍爾先生,後來與費舍爾先生結婚,費舍爾先生當時是她住在皇后區福里斯特希爾斯的一間公寓的年輕房東。 她和他生了三個孩子,理查德、安東尼和坎迪亞。 1978 年,費舍爾先生去世後,她嫁給了一位退休的服裝製造商謝爾登·蘭道 (Sheldon Landau)。 她的兒子安東尼和他的妻子安妮於 2003 年死於飛機失事。同年,她的孫子安德魯死於車禍。 她的大兒子理查德於 2006 年去世。蘭道先生於 2009 年去世。
除了她的女兒,蘭道女士身後還有九個孫輩和四個曾孫輩。
隨著她的直系親屬接連發生悲劇——所有這些都與 2000 年代藝術界不斷變化的市場相吻合——蘭道女士對收藏的興趣減弱了。
“大約從 2004 年到 2008 年,很多對沖基金人士都在猜測,”紐約畫廊主芭芭拉·格拉德斯通 (Barbara Gladstone) 說。 “他們是不同的品種,艾米麗很樂意讓位。 她是 2000 年前收藏家的代表,他們以完善自己的藏品為業餘愛好。 她購買不僅僅是因為它會升值。 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
蘭道女士的藝術中心一直向公眾開放,直到 2017 年。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她與阿爾茨海默病作鬥爭,主要住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
“每當她看到一個女人戴著昂貴的珠寶,”她的女兒坎迪亞·費舍爾 (Candia Fisher) 說,“她就會說,‘這可能是牆上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