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在歐洲大地上的俄羅斯建造的核電站的擠壓圓筒清晰可見,提醒人們俄羅斯在歐洲大陸的能源供應中仍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烏克蘭戰爭之後,歐洲以驚人的速度擺脫了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但打破對俄羅斯龐大核工業的長期依賴是一項複雜得多的任務。
俄羅斯通過其龐大的國有核電公司 Rosatom 主導著全球核供應鏈。 它是 2021 年歐洲第三大鈾供應商,佔總量的 20%。 由於幾乎沒有現成的替代方案,對 Rosatom 的製裁幾乎沒有得到支持——儘管烏克蘭政府在基輔發出了敦促。
對於擁有俄製反應堆的國家, 依賴根深蒂固. 在五個歐盟國家,每個反應堆——總共 18 個——都是由俄羅斯建造的。 此外,還有兩座計劃很快在斯洛伐克開始運營,另外兩座正在匈牙利建設中,進一步鞏固與 Rosatom 的合作夥伴關係。
“目的是使供應鏈多樣化,”芬蘭能源公司 Fortum 的執行副總裁 Simon-Erik Ollus 說。
保加利亞簽署新協議 10年協議 與西屋公司合作,為其現有反應堆提供燃料。 上週,它 前進 這家美國公司計劃建造新的核反應堆裝置。 波蘭即將建設 第一座核電站,這將具有三個 西屋反應堆.
斯洛伐克,甚至是俄羅斯在歐盟最親密的盟友匈牙利,也已與替代燃料供應商取得聯繫。
“我們看到了很多真正的動向,”西屋核燃料部門總裁塔里克喬霍說,並補充說烏克蘭戰爭加速了歐洲尋找新供應商的步伐。 “甚至匈牙利也想實現多元化。”
S&P Commodity Insights 核能高級執行編輯 William Freebairn 表示,俄羅斯去年進軍烏克蘭在某些方面標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入侵後的幾天內,”他說,“幾乎所有運營俄羅斯反應堆的國家都開始尋找替代供應。”
在烏克蘭,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京 (Vladimir V. Putin) 派兵佔領克里米亞和東頓巴斯地區的領土後,2014 年開始認真努力削弱俄羅斯的核優勢。 烏克蘭的 15 個蘇聯時代的反應堆提供了該國一半的電力,與西屋公司簽署了擴大其燃料合同的協議。
儘管如此,在全球範圍內遠離俄羅斯的核工業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核供應鏈異常複雜。 建立一個新的將是昂貴的,需要數年時間。
同時,事實證明,Rosatom 作為商業企業和俄羅斯政治影響力的工具都取得了獨特的成功。 它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專家所說的“一站式核商店”,它可以為各國提供包羅萬象的一攬子服務:材料、培訓、支持、維護、核廢料處理、退役,也許最重要的是,以優惠條件融資。
由於壽命為 20 到 40 年,建造核反應堆的交易迫使他們建立長期婚姻。
俄羅斯對核燃料市場的控制最為嚴密。 它控制著世界上 38% 的鈾轉化和 46% 的鈾濃縮能力——生產可用燃料的重要步驟。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訪問學者保羅達巴爾在談到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石油主導地位時說:“就市場份額和實力而言,這相當於所有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總和。”
據稱,與石油和天然氣一樣,核燃料供應的成本在過去一年中有所上升,導致超過 10 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流入俄羅斯國庫。 一份報告 來自倫敦安全研究機構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
美國核電行業高達 20% 的濃縮鈾來自俄羅斯, 最近的不擴散條約允許的最大值, 根據國際能源協會。 法國進口 15%。 Framatome 由國家支持的核電運營商法國電力公司 (EDF) 擁有,於 2021 年 12 月,也就是俄羅斯入侵前兩個月,與 Rosatom 簽署了合作協議,該協議仍然有效。 法馬通拒絕置評。
即使在歐洲與非俄羅斯來源簽訂一系列新的燃料協議,交付也不會開始至少一年,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幾年。
歐盟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力供應來自核能。 隨著即將發生的氣候災難促使全世界推動減少化石燃料的整體使用,核能在未來燃料結構中的作用預計將增加。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即使沒有正式製裁,俄羅斯作為核供應國的地位也已受到永久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