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洛根保羅的能量飲料因咖啡因含量過高而受到審查

洛根保羅的能量飲料因咖啡因含量過高而受到審查

經過 admin
0 評論

由 YouTube 名人、拳擊手 Logan Paul 創立的飲料品牌 Prime 在 12 月發布之日,一經推出,英國青少年就在雜貨店外排了幾個小時的隊。 一些超市甚至被迫限購 每位顧客一瓶

現在,Prime 正面臨醫生和立法者的強烈反對,他們稱其一種飲料中的高含量咖啡因可能對兒童有害。 週日在紐約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多數黨領袖、參議員查克·舒默 (Chuck Schumer) 呼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調查高咖啡因 Prime 品種,他指出該品種的咖啡因含量相當於約 6 罐 12 盎司罐裝咖啡可口可樂的。

Prime 提供兩種飲料:Prime Hydration(一種不含咖啡因的運動飲料)和 Prime Energy(一種高咖啡因飲料)。 一罐 12 盎司的 Prime Energy 含有 200 毫克咖啡因,而一罐 12 盎司紅牛含有 114 毫克咖啡因,一杯咖啡含有 100 毫克咖啡因。 兒科醫生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完全避免攝入咖啡因,12歲至18歲的兒童每天攝入量不應超過100毫克。

參議員舒默表示,Prime Energy“含有如此多的咖啡因,讓紅牛相形見絀”。 他補充說,Prime 與其他高咖啡因能量飲料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廣告活動似乎針對 18 歲以下的人群。

保羅是一位備受矚目的煽動者,因其有爭議的視頻而聞名,長期以來,他為年輕人樹立的榜樣一直受到質疑。 他贏得了兩項青少年選擇獎,這些獎項主要由 13 至 19 歲的選民投票決定,當他受到被稱為 Logang 的忠實粉絲追捧時,他們往往偏向年輕人。 他於 2022 年與 30 歲的說唱歌手奧拉吉德·奧萊因卡·威廉姆斯·奧拉通吉 (Olajide Olayinka Williams Olatunji) 一起推出了 Prime,奧拉通吉是另一位 YouTube 名人,其在線別名為 KSI。

參議員舒默週一在給 FDA 負責人羅伯特·卡利夫博士的一封信中敦促該機構調查這家飲料公司。

參議員舒默寫道:“許多醫生對 Prime 表示嚴重擔憂,我寫信特別敦促貴機構調查 Prime 的聲明、營銷和咖啡因含量。”

Prime 在給《紐約時報》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其每罐能量飲料都“明確表示”它不適合 18 歲以下的任何人。該公司補充說,該飲料的咖啡因含量與其他暢銷能量飲料相當飲料,並且 Prime 符合 FDA 指南。

官方強烈反對之際,美國主要飲料公司正在爭奪快速增長的能量飲料市場的份額。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Circana 的數據,過去五年,能量飲料行業的銷售額從 120 億美元飆升至 190 億美元。 最近,百事可樂和佳得樂等公司都投資了新的含咖啡因飲料系列,另一種含咖啡因飲料 Monster Energy 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中飆升了 30%。 專家表示,人們興奮的部分原因是幾十年來人們不再喝含糖汽水。

參議員舒默在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家長們引起了他的注意。 但這種能量飲料是 TikTok 上年輕人中日益流行的高咖啡因飲料領域的一部分。 這些飲料包括由社交媒體影響者 Addison Rae 支持的 Alani Nu 品牌和由百事可樂支持的攝氏度。

週日,紐約長老會醫院的兒科醫生伊迪絲·布拉喬-桑切斯 (Edith Bracho-Sanchez) 與參議員舒默一起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她在給《泰晤士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經常攝入 Prime Energy 中的咖啡因會擾亂睡眠週期,這對於兒童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

她補充說,大量攝入咖啡因還會使消費者感到緊張,導致消化問題、頭痛、心悸,甚至心律失常。

保羅先生作為 YouTube 名人而聲名鵲起,此後開始涉足演藝和拳擊等其他領域。

保羅先生的代表沒有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Prime 的一位代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區分市場上的兩種飲料“非常重要”,其中一種——Prime Hydration——在年輕消費者中也非常受歡迎,並且不含任何咖啡因。

Prime 代表補充道,“我們歡迎與 FDA 就保護消費者所需的行業變革進行討論”。

但布拉喬-桑切斯博士表示,兩家公司營銷這兩種飲料的方式——華麗的包裝和針對年輕消費者的社交媒體閃電戰——讓人很難區分它們。 她補充說,“能源”品牌也具有誤導性。

“這不是真正的能量。 這不是一夜好眠,然後是一頓營養餐,而是咖啡因激增,然後崩潰。”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評論

關於我們

china-today.news 通過易於閱讀的帖子介紹了最新熱門新聞,政治,技術,創業公司,健康和科學方面的最新和重要突破。新興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社會和文化的未來。我們的使命是收集,記錄和傳播有關變革性技術和科學發現的信息報告,這些報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生活和行業。

最新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