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拜登將詳細說明 3 萬億美元的削減赤字措施

拜登將詳細說明 3 萬億美元的削減赤字措施

經過 admin
0 評論

華盛頓——拜登總統週四將提出旨在在未來 10 年將聯邦預算赤字削減 3 萬億美元的政策,因為他的政府在與共和黨人就提高國家借貸限額的鬥爭中接受了減債政治,一位高級政府官員在週三。

拜登先生的計劃將在他的預算藍圖中詳細說明,預計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熟悉的對公司和高收入者的稅收增加以及一些支出削減的節省,包括努力節省聯邦醫療保健費用通過擴大他去年簽署的允許醫療保險談判某些處方藥價格的立法來實施計劃。

這些舉措出台之際,拜登先生面臨來自去年秋天贏得眾議院控制權的共和黨人要求改變國家財政路徑的壓力。 眾議院共和黨人拒絕提高國家債務上限,除非拜登先生同意大幅削減聯邦開支,否則該上限限制了聯邦政府可以藉入的資金數額。

為了幫助增加聯邦收入並減少國家對借貸的依賴,預計拜登先生將宣布對價值超過 1 億美元的美國家庭徵收新稅,該稅將適用於他們的勞動收入和流動資產價值的未實現收益。資產,比如股票。 拜登先生還將呼籲將股票回購稅提高三倍,該稅是他去年簽署的全面稅收、醫療保健和氣候法案中批准的。

白宮官員本週早些時候表示,預算將包括增加和擴大對高收入者的投資稅,這將直接用於醫療保險信託基金。 根據白宮分享的財政部估計,這項稅收提案,加上額外的醫療保險處方藥談判所提議的節省,將淨減少約 9000 億美元的赤字。

預計總統還將繼續提議增加一些稅收,以抵消其議程中尚未通過國會的部分成本。 該議程包括努力擴大獲得托兒服務的機會並降低其成本,為工人提供聯邦保障的帶薪休假,建立普及的學前班並使學生能夠免費上社區大學。

拜登先生削減赤字的計劃不太可能安撫共和黨人。 拜登先生拒絕就債務上限進行談判,並表示他不會削減社會保障或醫療保險這兩個受歡迎的安全網計劃的福利。 但他一再表示,他願意通過提高對企業和富人的稅收來減少赤字。

美聯社最先報導了 3 萬億美元的總額。 這比拜登先生在他的國情咨文演講中預示的赤字削減有所增加,他說“我將向你們展示的計劃將赤字再削減 2 萬億美元”,而不會削減“一點點醫療保險或社會保障。”

自 2000 年以來,聯邦政府每年都出現赤字,支出超過稅收收入。 大流行性衰退開始後,在前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的領導下,赤字激增,這促使國會批准為個人、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數万億美元的救濟。 由於拜登上任後不久簽署了 1.9 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計劃,該指數在 2021 年仍處於高位,但去年有所下降。

無黨派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本財年赤字將略有增長,從 1.375 萬億美元增至 1.41 萬億美元,然後在未來十年繼續增加,到 2032 年將超過 2 萬億美元。這些增加的部分原因是成本上升隨著嬰兒潮一代的成員退休,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的一部分,以及在美聯儲為抑制高通脹而進行的一系列快速加息之後,償還國家 31.4 萬億美元債務的成本不斷增加。


時報記者如何報導政治。 我們依靠我們的記者作為獨立觀察員。 因此,儘管時報工作人員可以投票,但他們不得為候選人或政治事業背書或競選。 這包括參加支持某項運動的遊行或集會,或向任何政治候選人或選舉事業捐款或籌集資金。

預算辦公室預計,從 2024 年到 2033 年,赤字總額將超過 20 萬億美元,推動聯邦債務總額達到近 52 萬億美元。

拜登先生的提案如果得到全面實施,將使增長率降低約 15%。 他們不太可能。 共和黨人堅決反對拜登先生的稅收提議,並試圖廢除他去年簽署的醫療保險處方藥儲蓄措施。

通過他簽署的新法律和頒布的行政措施,拜登先生批准的政策將在十年內增加約 5 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 據估計 由華盛頓負責任的聯邦預算委員會提出。 其中包括他的 2021 年經濟援助法和對某些學生貸款借款人的債務減免,這在最高法院受到質疑。

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是如何確定其預算赤字削減的最終 3 萬億美元數字的,也不清楚他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共和黨人的說法,即美國目前的債務和赤字水平對經濟構成風險。

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本週沒有直接回答記者關於拜登如何達到他希望的赤字削減水平或國債增長路徑是否正在損害經濟的問題。

“總統了解他的財政責任。 他明白降低赤字的重要性,”讓-皮埃爾女士說。

“他將提出一個負責任的財政預算,”她補充道。

佐蘭·坎諾-楊斯 貢獻報告。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評論

關於我們

china-today.news 通過易於閱讀的帖子介紹了最新熱門新聞,政治,技術,創業公司,健康和科學方面的最新和重要突破。新興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社會和文化的未來。我們的使命是收集,記錄和傳播有關變革性技術和科學發現的信息報告,這些報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生活和行業。

最新的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