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沒有去年那麼高。 就業市場沒有那麼熱。 經濟正在放緩。 但這一切都沒有像美聯儲官員希望的那樣迅速或順利地發生。
最新的證據出現在周五,當時一系列政府報告描繪了一幅經濟圖景,該圖景總體上朝著政策制定者希望的方向發展,但正在慢慢實現。
克羅爾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梅根格林說:“我們知道通貨膨脹將是崎嶇不平的。” “我們發現了通脹峰值,但它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
美國商務部周五表示,根據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指數,3 月份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 4.2%。 這是近兩年來最慢的通貨膨脹速度,低於去年夏天 7% 的峰值。
但在剔除食品和燃料價格後,一項備受關注的“核心”指數上月幾乎保持穩定。 該指標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 4.6%,而之前的讀數為 4.7%——這一數字略有上調。
與此同時,工資繼續快速上漲——這對努力跟上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的工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但也可能是美聯儲的擔憂來源。
美國勞工部周五公佈的數據顯示,3 月份私營部門工人的工資和薪金同比增長 5.1%。 這與去年 12 月的增長率相同,超出了預測者對適度放緩的預期。 更廣泛的薪酬增長指標,包括福利價值和薪酬,實際上在第一季度略有加速。
美聯儲一年多來一直在加息,以努力為經濟降溫,並將通脹率降至央行每年 2% 的目標。 週五的數據可能會增加政策制定者的信念,即他們的工作尚未完成——人們普遍預計官員們將在下週開會時將利率提高 25 個百分點,至略高於 5%。 這將是央行連續第 10 次加息。
工資數據是美聯儲官員特別關注的焦點,他們認為勞動力市場上可用的工作崗位遠遠多於可填補空缺的工人,正在以不可持續的速度推高工資,從而導致通貨膨脹。 其他指標表明工資增長放緩比周五數據顯示的更為顯著,週五的數據不太及時,但通常被認為更可靠
Inflation Insights 創始人 Omair Sharif 週五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任何美聯儲官員對 5 月加息猶豫不決,工資數據可能會促使他們支持至少再加息一次。”
但一個關鍵問題是在那之後會發生什麼。 央行官員在 3 月份預測,他們可能會在下一步行動後停止加息。 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 (Jerome H. Powell) 可能會在下週央行宣布利率後做出解釋,如果情況仍然如此。 該決定將取決於即將公佈的經濟和金融數據。
投資者基本上對周五上午的數據不以為然,轉而關註一周強勁的利潤報告,這些報告表明美國企業尚未完全感受到利率上升帶來的壓力。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午盤交易中上漲 0.5%。 追踪政府借入更多資金成本並對利率預期變化敏感的國債收益率略有下降。
美聯儲面臨著一項棘手的任務,因為它試圖將藉貸成本提高到足以阻止招聘和緩解薪酬壓力,但又不至於讓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
更高的利率已經對住房、製造業和商業投資造成了影響。 美國商務部周五發布的數據表明,消費者——迄今為止經濟復甦的引擎——開始崩潰。 在 1 月份強勁增長之後,2 月份消費者支出幾乎沒有增長,3 月份持平。 美國人 3 月份的收入儲蓄率是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消費者可能變得更加謹慎。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斯蒂芬朱諾說:“你看到年初的一些強勁勢頭確實開始出現一點點逆轉。”
許多預測者認為,未來幾個月復蘇將繼續放緩——或者可能已經放緩。 3 月份的數據並未反映出矽谷銀行倒閉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風暴的全部影響。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 Gregory Daco 表示:“如果你回顧一下第一季度的數據,你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即經濟活動依然強勁,而通脹仍然過高和持續。”前身為 Ernst & Young 的諮詢公司。 他說,如果有關於支出、信貸標準和商業投資的實時數據,“那將與第一季度數據所顯示的情況截然不同。”
美聯儲官員面臨的挑戰是他們不能等待更完整的數據來做出決定。 一些證據表明經濟放緩幅度更大,但其他跡象表明消費者繼續消費,公司繼續提高價格。
墨西哥捲餅連鎖店 Chipotle 的首席執行官布賴恩尼科爾說:“如果我們看到通貨膨脹使我們需要採取額外定價,我們就會接受。” 在財報電話會議期間 本星期。 “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證明我們確實擁有定價權。” 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公司第一季度將菜單價格提高了 10%。
工資增長對美聯儲來說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 更快的工資增長幫助工人,特別是那些處於收入階梯底部的工人,跟上了快速上漲的價格。 美聯儲內外的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表示,工資增長並不是最近一輪高通脹的主要原因。
但美聯儲官員擔心,如果公司需要繼續提高工資,他們也將需要繼續提高價格。 這可能會使抑制通脹變得困難,即使導致價格最初上漲的大流行時期的破壞已經消退。
招聘網站 Indeed 的經濟學家科里·斯塔勒 (Cory Stahle) 說:“作為一名工人,看到自己的薪水增加,總是感覺很好。” “但走進商店花 5 美元買一打雞蛋的感覺也很糟糕。”
喬雷尼森 貢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