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民主國家已同意在四分之一個多世紀內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並儘快轉向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
但當七國集團領導人本週末齊聚日本廣島召開年度會議時,一些國家正在爭論是否要及時放鬆承諾,逐步停止使用天然氣和煤炭等碳排放燃料,以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全球變暖的影響。
週六下午發布的峰會最終公報中包含日本尋求的語言,支持繼續投資日本政府正在幫助資助的某些類型的燃煤電廠。 但領導人只是適度修改了去年會議中支持對天然氣基礎設施進行一些新投資的措辭。 德國在入侵烏克蘭後爭先恐後地取代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因此在 2022 年推動了這一認可,今年曾尋求擴大措辭。
這場幕後鬥爭凸顯了七國集團中許多國家在尋求通過數万億美元的政府激勵措施加速全球能源轉型時遇到的政治、經濟和實際挑戰。
受到入侵烏克蘭的影響,歐洲國家正在尋求迅速確保天然氣來源以維持生計。 與此同時,日本等國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都在尋求保護國內外對化石燃料行業的長期投資。
去年,美國及其盟國迅速採取行動,鼓勵對風能和太陽能、電動汽車、提高能效的技術以及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減緩全球升溫的其他措施進行投資。 與此同時,他們採取了官方所說的臨時但至關重要的措施,以保持化石燃料流向全球市場,既是為了避免歐洲的電力危機,也是為了壓低世界各地的汽油價格。
這些努力包括在本週末的會議上被譽為成功的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措施。 該上限實際上允許俄羅斯繼續出口石油,但價格有所折扣; 將其原油留在市場上有助於壓低全球汽油價格。
但由於一些國家努力在未來幾十年內鎖定其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權,聯盟內部的緊張局勢已經爆發。 據三位熟悉討論情況的人士稱,德國政府擔心獲得足夠的能源來推動其經濟發展,因此在廣島推動放鬆領導人去年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幾個月後發表的措辭。
2022 年公報支持對天然氣進行公共投資,但僅在“特殊情況”下作為“臨時反應”以減輕各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聲明說,任何擴張都不應該使各國背離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 2023 年的聲明重複了該語言,但沒有走得更遠。
“有必要以符合我們巴黎承諾的方式,包括通過節能和減少天然氣需求,加速逐步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它在提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氣候協議時寫道,“並解決全球問題俄羅斯戰爭對能源供應、天然氣價格和通貨膨脹以及人們生活的影響,認識到加速清潔能源轉型的首要需求。”
英國和法國與德國的努力作鬥爭。 拜登政府發現自己陷入了捍衛總統自己雄心勃勃的氣候變化議程和幫助其他有意增加化石燃料供應的美國盟友之間。
此類燃料的突然推廣令環保活動人士感到震驚,他們表示,支持對天然氣的公共投資與各國在 2021 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做出的將全球氣溫升幅保持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 1.5 攝氏度或 2.7 華氏度的承諾不符.
“G7 必須明確說明他們打算如何保持 1.5 攝氏度的限制,並推動全球轉向清潔能源,”愛爾蘭前總統瑪麗羅賓遜說。 “這是一個時刻。 氣候危機就在我們身上。”
英國和法國爭辯說,眼下的能源危機已經過去,歐洲已經避免了今年冬天潛在的電力短缺。 德國已經建造了第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並希望建造更多。
日本也有興趣進一步開發天然氣。 據環保活動人士稱,上個月在日本札幌舉行的七國集團環境部長會議上,日本代表敦促該集團允許進一步投資開發亞洲的天然氣田。
日本外務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依賴能源進口的日本需要天然氣來保障其能源安全,並希望幫助其他國家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擺脫煤炭的一種方式.
日本經濟產業省電力基礎設施司司長 Kaname Ogawa 表示,日本總體上致力於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但由於其他合同已經到期,它已經尋求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 液化天然氣佔日本發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近 10% 來自俄羅斯。
日本已經在札幌會議上大力推動,以阻止環境部長向七國集團承諾逐步淘汰煤炭的明確日期。 與該集團中的其他國家不同,近 30% 的能源來自煤炭的日本拒絕簽署將這一比例降至零的 2030 年日期。
“我們的電力結構與其他國家有很大不同,”小川先生說。 “我們將引入可再生能源,我們將盡可能增加非化石燃料,但同時,為了維護我們的電力安全,我們必須繼續使用”煤炭。
政府正在資助在燃煤電廠中使用氨以提高效率的努力,該技術已作為“清潔煤”進行營銷。 週六的公報特別提到了氨,並表示這種努力“應該得到發展和使用,如果這可以與 1.5 攝氏度的路徑保持一致,它們作為有效的減排工具可以有效地推動跨部門和行業的脫碳。”
活動人士擔心,日本開發氨技術的時間表太長,無法幫助實現氣候目標。
倡導組織 Climate Integrate 的創始人 Kimiko Hirata 說:“為了實現 2030 年逐步淘汰煤炭的時間表,新技術無法及時出現。” “它要到 2030 年之後才能開發和部署,因此這項技術與 1.5 度的目標不相符。”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說法,如果各國繼續開發新的化石燃料來源,這一目標將無法實現。 大氣層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升高了 1.1 度,並且正朝著地球邊界飛奔。
在周六發布的“清潔能源經濟行動計劃”中,七國集團承認“根據每個國家的能源狀況、產業和社會結構以及地理條件,有多種途徑”。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在天然氣投資語言中堅持“沒有氣候倒退”。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只有在“狹隘的情況下”才應允許為天然氣基礎設施提供公共資金,並且仍應符合各國在 2050 年之前停止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的計劃。
飛驒光 來自日本廣島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