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外國科技公司從中國供應鏈中剔除時,北京長期以來一直選擇偷偷摸摸甚至暗中操作。 監管機構會給高管們進行幕後講授,用過多的繁文縟節來打壓他們,或者偶爾對他們的辦公室進行突擊搜查。 政府很少直接告訴一家公司它不再受歡迎。
但這正是它在周日深夜發布的公告中向美光科技發出的信號。
中國政府禁止處理關鍵信息的公司購買總部位於愛達荷州博伊西的美光公司生產的微芯片。 該公司的芯片用於手機和電腦等各種電子產品的內存存儲,在審查後被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認為構成“相對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
美光錶示正在“評估”政府的調查結果並“評估”下一步行動。 分析人士表示,這家多年來一直在中國銷售芯片的公司可能會發現自己未來可能無法與中國公司開展業務。
中國當局對美光采取行動的公開性和速度——他們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進行調查——突顯出雙方在技術政策上的分歧有多大。 去年,拜登政府採取嚴厲措施,阻止中國芯片製造商獲得製造先進芯片所需的關鍵工具,以及獲得運行超級計算機和製作強大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
美光的行動被廣泛視為對這些行動的報復,顯示了中國相對於美國的一些優勢:一種迅速、令人恐懼的專制統治,可以迅速宣布和實施絕對禁令。 它還提供了北京新策略的一瞥。
通過阻止美光,當局在該行業開闢了一個空間,中國芯片製造商可以填補這一空間。 此舉還可能在美國及其盟友之間製造新的裂痕,如果他們的公司介入並接手美光可能失去的業務,他們的公司可能會獲得數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對北京來說,打擊一家生產關鍵設備的美國公司有助於推進政府提振國內科技行業的目標。
“完全用國產產品替代所有產品可能不可行或沒有必要,但對於這些核心產品,我們需要發展自己的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北京一家技術聯盟的負責人向立剛說,他曾擔任過就技術問題向中國政府提供建議。 “這不僅適用於芯片行業,也適用於其他行業,”他補充道。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和美國一直在爭奪全球技術領導地位。 中國對美國公司的計算機黑客攻擊,以及旨在獲取密切持有的知識產權的政策,在華盛頓引發了危險信號。 在北京,前美國情報承包商愛德華·J·斯諾登 (Edward J. Snowden) 的爆料暴露了過度依賴美國技術的弱點。
隨著雙方都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優勢,雙方都開始關注半導體行業。 為幾乎所有電子產品提供思考的微型微芯片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方便的咽喉要塞,美國努力切斷中國獲得最小和最快芯片的途徑。 希望是讓中國的超級計算機不那麼智能,智能手機不那麼暢銷。
為了對抗華盛頓,中國向國內芯片領導者提供大量補貼。 雖然他們未能在最先進的芯片領域趕上全球競爭對手,但一些公司在不太複雜的部件上取得了成功,例如用於更便宜的智能手機和汽車的存儲芯片和更大的邏輯芯片。
隨後,拜登政府於 10 月宣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國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的重大政策。 戰略諮詢公司 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 的中國高級副總裁保羅·特里奧羅 (Paul Triolo) 表示,中國決策者對這一舉措以及美國對芯片生產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新補貼持悲觀態度。
“過去幾個月,北京的官員一直在向任何願意傾聽美國行動的人抱怨,”他說。 “北京認為這些舉措主要是出於政治驅動,現在願意針鋒相對,”特里奧羅先生補充道。
在某些方面,中國為這種交流做好了更好的準備。 中國的威權體制使行動迅速,並保證很少有國內企業會違背政策。
在美國,政治辯論和法律挑戰會削弱政府努力的敏銳度。 例如,美國的大公司找到了法律變通辦法來應對華盛頓試圖削減對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等公司的零部件銷售。 一些跨國公司成功遊說獲得許可,允許他們繼續向列入黑名單的公司銷售產品。
通過專門針對美光,中國正在打擊它在與美國的芯片競爭中立足的少數幾個行業之一——存儲芯片。
北京万博新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滕泰表示,雖然通過禁止美國競爭對手來保護這種成功具有戰略意義,但中國在先進芯片方面仍然非常依賴美國。
他週一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寫道:“報復美光的最終目的是敦促某些美國公司克制自己,以便我們進一步促進技術和貿易合作,避免採取孤立和自力更生的做法。”出口。
週日針對美光的行動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美國的盟友韓國將如何回應。 它的公司,尤其是三星和 SK 海力士,從美光禁令中獲益最多。 兩家公司將從美光那裡獲得客戶,據報導,美光 2022 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為 33 億美元。
中國政府顧問向先生說:“韓國為什麼要盲目跟隨美國,損害自己的利益? 我不認為韓國有這樣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