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戴安娜·喬伊列娃(Diana Choyleva)表示,由於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封城造成了巨大影響,今年春天和去年春天的比較“對中國的經濟表現產生了誤導性的描述”。
相反,分析師表示,通過將 2023 年第二季度與“零新冠”政策取消後的前三個月進行比較,可以得出更準確的經濟衡量標準。
按照這一標準,第二季度產出僅比第一季度高出 0.8%。 如果對全年進行預測,則年增長率略高於 3%,低於第一季度的約 9%。
中國經濟正在閃現許多警告信號。
出口大幅下降,特別是在六月份。 疲軟的支出正在將中國推向一種被稱為通貨緊縮的危險趨勢:消費者價格持平,而企業支付的批發價格實際上正在下降。
小城市的房價一直在下滑,這種下滑趨勢在六月份蔓延至大城市。 這對該國的房地產開發和建築業造成了進一步打擊,這些行業至少佔經濟的四分之一,並且已經因數十起在中國境外發行的債券違約而受到震動。
國家統計局週六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城市房價年率下降2.2%,而5月份年率僅下降0.2%。
投資遭遇挫折,尤其是外國公司對向中國投入更多資金的興趣不大。 地方政府缺錢。 保定是中國中北部一座擁有 1200 萬人口的城市,上週不得不暫停大部分公交服務。
“這不是一次強勁的複蘇; 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經濟相當疲軟。”
進一步經濟困難的跡象依然存在。 國家統計局週一表示,工業生產——衡量中國工廠、礦山和發電廠產出的指標——上個月增長了4.4%,而零售額同比增長了3.1%。 海關總署上周公布,6月份出口與去年同月相比下降了12.4%,出口異常強勁。
倫敦物流公司 Zencargo 聯合創始人理查德·法塔爾 (Richard Fattal) 表示,去年上海封城後,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從中國工廠訂購了相當於三個月的庫存,以應對交貨延遲。 目前,企業的訂單量只有這個數量的一半,暫時抑制了中國的出口。
法塔爾表示,一些公司還將供應鏈遷出中國,這將對出口產生更持久的影響。
工人們也在苦苦掙扎。 疫情期間,中國數百萬人的收入受到嚴重抑制,且依然疲軟。 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在去年尤為嚴重,6月份達到21.3%,這是中國自2018年開始公佈這一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最近幾周經濟表現十分疲軟,以至於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上周公開表示,中國政府今年需要增加2080億至2770億美元的支出來刺激經濟。
依然可以發現一些力量的痕跡。 25歲至59歲人群的失業率保持在4.1%的低水平。 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6月份汽車銷量環比增長8.7%,連續第六個月實現銷量增長。
國家統計局高級官員付令輝週一表示,消費者價格並不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總體來說,中國社會不存在通貨緊縮,未來也不會出現,”他說。
為什麼它很重要
中國對全球增長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政府一直在推行自力更生運動,在國內生產更多商品。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石油和許多其他商品進口國。
但有很多跡象表明,中國家庭並不熱衷於消費,包括豬肉等主食價格下跌,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嚴重侵蝕,而房地產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是積累財富的主要途徑。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未來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取決於北京的政策決定。 樓繼偉等一些人呼籲中央政府推出支出計劃,以創造就業機會並刺激消費活動。 但巨額債務積累,尤其是地方政府層面的債務,使得這一目標難以實現。 官員們轉而依賴降息等貨幣政策措施,這些措施上個月已經降低,並且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如果沒有政策反應,包括貨幣反應,那麼我預計經濟不會有太大復蘇,”王女士說。
李友 貢獻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