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墨爾本到曼徹斯特再到邁阿密,人們在每天購買的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重壓下苦苦掙扎。
許多發達經濟體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飆升凸顯了推高物價的全球力量,即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破壞。
對於面臨類似問題的世界各地決策者來說,風險很高。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央行行長們迅速提高了利率,試圖減緩經濟增長,以期冷卻物價。
如果它們不能控制通貨膨脹,可能會導致價格螺旋式上升的不穩定時期。 更高且更難以預測的通脹將給家庭和企業帶來壓力,讓他們更難規劃未來。
但如果經濟政策制定者反應過於激進——而且是同時反應——可能會嚴重抑制全球經濟增長。 這可能會增加嚴重衰退的風險,導致企業倒閉、人們失業。 考慮到潛在的成本,政策制定者不想做得太過分,以免對經濟造成的損害超過降低通脹所需的程度。
許多央行都在進行類似的權衡:他們的重點是對抗頑固的高通脹。 官員們擔心,如果讓通脹持續太久,通脹可能會變得根深蒂固,而根除通脹會更加痛苦。
北美、歐洲和其他地區的主要央行領導人最近表示,他們預計將繼續加息,因為通脹正在放緩,但仍遠高於其典型目標利率(通常在 2% 左右)。
2022 年 3 月,美聯儲官員已將政策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調至略高於 5%,並預計 2023 年將再上調兩次,至略高於 5.5%。 為 20 個使用歐元的國家製定政策的歐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也預計將繼續加息,利率已達到 200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英國央行最近的加息幅度超出了投資者的預期,令投資者感到驚訝。連續第13次上漲。
2021 年美國通脹大幅飆升,但下降速度比歐洲許多地區要快。 部分原因是歐洲更容易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食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但剔除這些波動性較大的價格因素後,許多國家所謂的核心通脹似乎都十分頑固。 這凸顯了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共同問題:緩慢變化的服務價格上漲速度比大流行之前快得多。
醫療和教育等勞動密集型服務的價格往往與工資增長和整體經濟實力掛鉤。 簡而言之,央行可以通過提高利率來減緩借貸、抑制支出並最終給經濟降溫,從而應對這種價格上漲。
在最近的一次央行行長聚會上,美聯儲主席杰羅姆·H·鮑威爾表示,對於酒店、餐館和銀行等服務業的通脹,“我們還沒有看到很大進展”。
圖表來源:FactSet(政策利率);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通貨膨脹率)。
該地圖包括經合組織成員國和選定的主要經濟體。 折線圖顯示了最新的央行政策目標利率,以及經合組織截至 5 月份編制的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同比變化。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消費者價格的變化是針對今年第一季度的。
埃什·納爾遜 貢獻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