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科學家公佈了有關 Covid-19 大流行病可能起源的新數據,並將一種奇怪的矮胖生物置於聚光燈下。
認識浣熊狗; 它的名字來源於它黑色的面部標記,這使該動物具有蒙面外觀,並且與那些臭名昭著的城市垃圾桶襲擊者非常相似。
這些動物是 至少偶爾賣 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許多病毒學家懷疑 Covid-19 大流行可能已經開始。
科學家此前曾宣布,市場上的拭子對導致 Covid-19 的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 新數據顯示,其中一些相同的拭子也含有大量來自浣熊的遺傳物質。
調查結果並不能證明貉感染了病毒,也不能證明它們已經將病毒傳染給了人類。 但它們與市場上的野生動物可能引發 Covid-19 大流行的可能性是一致的。
有關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更多信息
以下是有關新聞中的動物的信息。
什麼是貉?
儘管他們的名字,浣熊狗不是浣熊的近親。 它們是犬科動物家族的成員,該家族還包括家犬,並且與狐狸關係最密切。
貉是雜食動物,以囓齒動物和漿果等食物為食。 雖然它們在夏天看起來很苗條,但在冬天它們會發胖,那時它們的皮毛也會變得更厚。 它們是已知唯一會冬眠的犬科動物,並且是一夫一妻制,通常成對生活。
他們住在哪裡?
浣熊原產於東亞,包括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在那裡它們被稱為狸貓。
它們在歐洲部分地區也很普遍,在那裡它們被認為是入侵物種。 它們有時作為害蟲被獵殺。
為什麼要養殖和銷售?
浣熊犬長期以來一直被養殖以獲取皮毛。 中國是貉皮的主要生產國; 2014年,該國生產了超過1400萬張毛皮,是歐洲的100倍, 根據一份報告.
它們還在活體動物市場上以肉的形式出售。 研究人員稱,它們至少在 2019 年 11 月在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出售 已報告.
它們是導致 Covid-19 的病毒來源嗎?
不必要。 實驗室 實驗表明 浣熊犬易感並能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即使市場上的貉被感染,它們也可能是中間宿主,從蝙蝠或其他物種身上感染病毒。
科學家指出,浣熊狗和蝙蝠在供應市場的一些農場及其周圍都很常見。
二十年前,在同樣由冠狀病毒引起的 SARS 出現之後,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2003年,科學家 找到證據 中國深圳一家活體動物市場上受感染的果子狸和貉。 但隨後的研究最終指出蝙蝠是引起 SARS 的病毒的天然宿主; 貉似乎是中間宿主。
如果我看到一隻浣熊,我可以撫摸它嗎?
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儘管它可能很誘人。 除了 Covid-19,眾所周知,這些動物是其他疾病的載體,包括狂犬病。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建議反對 飼養浣熊狗作為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