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以色列軍隊在傑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中搜尋通緝犯、武器和爆炸物,並使用無人機炸毀了他們所說的那裡的恐怖分子中心,這座城市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激進反抗中心。在被佔領的西岸。
對於許多以色列人來說,這座城市及其周邊地區是可怕的恐怖主義孵化器,多年來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 在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期間,傑寧難民營是向以色列城市輸送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主要地點。 以色列官員稱,今年傑寧地區發生了超過50起針對以色列人的槍擊事件,自去年秋天以來發動襲擊後,已有19名武裝分子在營地避難。
對許多巴勒斯坦人來說,位於約旦河西岸北部丘陵地區的傑寧是堅韌和抵抗以色列統治以及前人統治的英雄象徵。 這一聲譽是在 2002 年第二次起義最激烈的時候確立的,當時該營地經歷了一場為期 10 天的激烈戰鬥,據聯合國稱,這場戰鬥中有 52 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大約一半可能是平民, 23名以色列士兵被殺。
已故巴勒斯坦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當年為該集中營創造了一個新名稱:“傑寧格勒”,並將其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比較。
自周一以來,數百名以色列突擊隊員參與了該地區多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入侵,搜查了擁擠的營地,造成至少 12 人死亡。 軍方表示,他們發現了製造爆炸物的實驗室以及隱藏在建築物內、狹窄道路下甚至清真寺下的坑中的武器和爆炸裝置。
以色列領導人周二晚間表示,入侵已進入最後階段,以色列突擊隊可能會在幾小時內從傑寧撤軍。 但考慮到歷史,分析人士表示,他們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捲土重來。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也在推特上表示,一名士兵被 “被槍殺” 在軍事行動期間。
“傑寧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為它為巴勒斯坦人的集體記憶提供了許多不僅是抵抗的例子,而且還有民眾支持和團結的例子,”拉馬拉的巴勒斯坦專欄作家和政治分析家努爾·奧德說。 “這不是一座富裕或工業城市,”她補充道,而是一個具有“共同命運和團結意識”的地方,巴勒斯坦社會和政體嚴重分裂的武裝派系通常相互競爭,並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鬥爭。
傑寧是西岸 19 個地點中最北端的一個,最初是為了安置 20 世紀 40 年代末以色列國及其阿拉伯鄰國建立時逃離或被迫離開家園的數十萬巴勒斯坦人而建立的,這些巴勒斯坦人位於現在的以色列境內發動了一場未成功的戰爭來摧毀它,並且從未被允許返回。 這些地點仍然被稱為營地,但已成為建成的城鎮或社區,儘管條件普遍不達標。
在傑寧難民營,多達17,000名居民擠在不到半平方英里的區域,毗鄰人口約40,000人的傑寧市,距離以色列與約旦河西岸的分界線僅3英里。 聯合國表示 該營地不僅飽受暴力困擾,而且是西岸“失業率和貧困率最高的營地之一”。 在該地區暴力不斷升級的一年裡,以色列頻繁襲擊傑寧,逮捕涉嫌策劃或實施針對以色列人的襲擊的巴勒斯坦人。 許多人在軍隊和武裝武裝分子之間引髮長時間槍戰後死亡。
傑寧已成為哈馬斯西岸的堡壘,哈馬斯是控制巴勒斯坦沿海飛地加沙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的伊斯蘭激進組織。 較新的、無隸屬關係的民兵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由新一代槍手組成,其中一些是在 2005 年第二次起義結束後出生的,他們主動行動,不聽從既定組織。
據巴勒斯坦衛生部稱,自周一早些時候以來,以色列在難民營中開火,導致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至少有五人被激進組織聲稱是戰鬥人員,其中包括一名 16 歲的男孩。以色列稱,迄今為止所有遇難者都是戰鬥人員,儘管其他六人的隸屬關係仍不清楚。
以色列右翼政府發誓要對巴勒斯坦暴力採取更嚴厲的行動,而總體上軟弱且不受歡迎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幾乎放棄了對西岸北部武裝分子溫床的監管,這表明該地區已失去控制,並加劇了局勢的惡化。無法無天的氣氛。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駐以色列研究員、關於 1987 年至 1993 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的《起義》一書的合著者埃胡德·亞里 (Ehud Yaari) 說:“傑寧基本上是一個鄉村小鎮。”城市是“一種死水”。 對於大多數巴勒斯坦人來說,這裡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而且遠離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所在地拉馬拉,該機構成立於 20 世紀 90 年代,對西岸部分地區行使有限的自治權。
亞里說,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多年來的忽視使傑寧成為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競爭對手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很容易招募新兵的基地。他補充說,這些組織最近向該地區注入了伊朗支持者提供的武器和資金。
據以色列估計,在第二次起義期間,至少有 28 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從傑寧難民營出發。
巴勒斯坦官員試圖將 2002 年以色列對西岸更大規模攻勢的一部分的襲擊描述為一場“大屠殺”,導致難民營中數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這一說法遭到了聯合國的審查並予以駁回。 但遺產仍然存在。
甚至在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存在之前,傑寧就在 20 世紀 30 年代末阿拉伯人反抗英國統治和反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起義期間就成為叛亂中心。 一名英國官員在傑寧的辦公室被暗殺,英國軍隊在報復性襲擊中炸毀了該鎮的四分之一。
1948-49 年第一次阿以戰爭後,約旦河西岸落入約旦控制之下。 以色列在 1967 年戰爭中佔領了該地區,約旦後來放棄了對該領土的主權要求。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於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名義上接管了傑寧和西岸其他地區。
2005年,為了減少該地區的摩擦並標誌著解決巴以沖突取得進展,以色列拆除了傑寧周圍的四個猶太人定居點,同年又從加沙地帶撤軍。 隨後,傑寧和西岸北部被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國際當局視為以色列脫離被佔領土的一種試點計劃,甚至被一些人視為未來巴勒斯坦國的潛在原型。 從那以後,這種模式就崩潰了。
以色列人通常會穿越邊界前往傑寧購物、汽車修理和牙科護理,但這已經變得更加危險。 據聯合國稱,以色列限制巴勒斯坦人過境檢查站,因此每天進入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較少。
以色列加緊了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的建設,這是主要的摩擦點。 巴勒斯坦槍手經常向越界的以色列社區開槍。
拉馬拉的政治分析人士奧德女士說,靠近邊界對於傑寧難民營的巴勒斯坦難民來說還有另一個意義。
“那裡的難民實際上可以向窗外看去,看到他們的父親和祖父母是從哪裡流離失所的,”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