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什卡利科夫 (Oleksandr Shkalikov) 爬過巨石,越過舊輪胎和佈滿貝類的廢金屬,冒險來到一個巨大水庫的干床上。
在這片荒地上,有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讓人想起很久以前在烏克蘭南部同一地區發生的戰鬥:一個刻在岩石上的納粹標誌從退去的水中浮現出來。 旁邊寫著年份“1942”。
“歷史正在重演,”從烏克蘭軍隊休假的坦克駕駛員什卡利科夫在談到二戰時期的雕刻時說道。 他指出了時機:卍字記號之所以變得可見,是因為最近的戰爭行為,六月份卡霍夫卡大壩發生爆炸,導致猶他州大鹽湖大小的水庫排空。
他說,“我們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同的地形和相同的武器上進行這場戰爭”,這讓人想起仍然影響著陸地戰爭進程的重型火砲和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當今烏克蘭戰爭中的意識形態戰場,俄羅斯錯誤地稱基輔政府為新法西斯主義,並以此作為其入侵的理由。 該國的軍事歷史也出現在實際戰場上,不僅是土壤中的文物,而且是烏克蘭從很久以前的戰爭中吸取的教訓。
地形和河流經常將當今的軍隊引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最激烈的戰斗地點,當時德國和蘇聯軍隊席捲了山谷和廣闊的平原。
烏克蘭軍方表示,事實上,關鍵的戰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地點非常接近,以至於士兵們發現自己躲在基輔郊外已有 80 年曆史的混凝土掩體中。 他們在從南部戰壕中挖出的泥土中發現了德國士兵的骨頭和納粹的彈殼。
第二次世界大戰於 1939 年在現在的烏克蘭爆發,當時蘇聯和納粹德國結盟,蘇聯入侵了烏克蘭西部當時由波蘭控制的領土。 1941 年該條約破裂後,德國從西向東越過烏克蘭發動攻擊和戰鬥。 1943年,隨著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戰爭形勢發生了變化,紅軍隨後在西進的烏克蘭與納粹作戰。
德國早期的勝利之一是 1941 年的亞速海海戰,當時德國軍隊從扎波羅熱推進到梅利托波爾。 在三週的時間裡,納粹軍隊佔領了這片土地,準備進攻克里米亞並包圍赫爾鬆地區的紅軍士兵。
烏克蘭現在正在效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攻勢,在扎波羅熱東南部的地點進行戰鬥,烏克蘭軍方稱之為“梅利托波爾方向”。 戰略目標與八十年前相同——孤立赫爾鬆地區的敵方士兵並威脅克里米亞——但烏克蘭軍隊的行動速度要慢得多,一個多月內只前進了幾英里。
烏克蘭總司令部顧問瓦西里·巴甫洛夫(Vasyl Pavlov)仔細研究了兩場戰爭的相似之處,他說:“無論不幸還是幸運,歷史上的相似之處不斷浮出水面。”
他說,從戰略上講,去年烏克蘭將軍們在設計首都基輔的防禦時最直接地借鑒了二戰歷史。
戰爭初期,俄羅斯軍隊從白俄羅斯向伊爾平河漫灘挺進,卻發現烏克蘭人炸毀了一座大壩,淹沒了大片農田,阻礙了前進。 巴甫洛夫說,這是對蘇聯 1941 年伎倆的報復,當時莫斯科炸毀了伊爾平河大壩以阻止德國坦克的進攻。
“將軍們總是準備打最後一場戰爭,”他說。 “但俄羅斯將軍甚至沒有準備好打最後一場戰爭。”
1941 年,德軍最終佔領基輔; 去年春天,俄羅斯人在郊區戰鬥了一個月,然後撤退。
噹噹前的戰爭從基輔轉向東方時,它同樣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鬥。 當時,就像今天一樣,西維爾斯基頓涅茨河的環形河道成為前線——高高的河岸和沼澤海岸成為敵對軍隊爭奪沿線城鎮的天然屏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河構成了所謂的米烏斯防線的一部分,這是納粹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為減緩蘇聯反擊而建立的防禦陣地。
在當前的戰爭中,西維爾斯基頓涅茨河沿岸的各個城市和村莊都發揮了作用。 例如,烏克蘭軍隊利用河流的高崖和沖積平原,試圖防禦利西昌斯克市,但最終沒有成功,並阻止俄羅斯人在比洛霍里夫卡鎮附近渡河。
兩次戰爭都使河邊城鎮和村莊成為廢墟。 當前的戰鬥還破壞了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建立的紀念碑。
哈爾科夫地區的 Staryi Saltiv 村受到兩次戰爭的影響,每次都被嚴重摧毀。
92 歲的莉迪亞·佩切尼茲卡 (Lidiya Pechenizka) 一生都住在這個村子裡,她回憶說,在兩次沖突中,戰鬥的主要特點是砲彈飛過河面,射向躲藏在村子裡的敵方士兵。 對於平民來說,經歷是相似的:蜷縮在地下室和地窖裡。
“這太可怕了,”佩切尼茲卡在今年春天的一次採訪中說道。
巴甫洛夫說,烏克蘭在扎波羅熱市以南的反攻與 1941 年 9 月德國的攻勢“直接類比”。目標相似:穿越平原,切斷東岸俄羅斯軍隊的補給線並進入威脅克里米亞半島地峽的位置。
但相似之處僅限於此。
二戰時,紅軍沒有時間在平原上構築防線; 德軍迅速挺進亞速海,將數万蘇軍包圍在北部的一個包圍圈中。
這一次,俄羅斯人有幾個月的時間進行挖掘。結果,烏克蘭的反攻在雷區、戰壕和掩體等強大防禦工事面前陷入停滯。
在其他方面,戰鬥也很明顯。 納粹和蘇聯軍隊沿著垂直於主要河流南北走向的方向在烏克蘭交戰。 反攻中的烏克蘭大多與河流平行,提供至少一項軍事優勢; 它不必進行許多危險的水上穿越。
1943-44 年冬天,蘇聯在從東向西渡過第聶伯河的過程中損失了一波又一波的士兵。
幾十年後,烏克蘭非政府組織“記憶與榮耀”發現了其中一些屍體,該組織從雙方尋找二戰死者,並提供有尊嚴的埋葬。 據稱,自 2007 年成立以來,該組織已在烏克蘭發現了 500 多具二戰士兵遺骸。
去年,“記憶與榮耀”成員加入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搜尋據報在行動中失踪的士兵。 該中心主任列昂尼德·伊格納季耶夫 (Leonid Ignatiev) 表示,該中心已經發現了 200 多具當前戰爭中的屍體,而且這些屍體通常位於發現二戰死者的同一地點。
他說,“當你挖戰壕”尋找最近陣亡的士兵屍體時,“你會發現一條二戰時期的戰壕。”
該小組最近在赫爾鬆地區的新卡緬基鎮附近搜尋一名在行動中失踪的烏克蘭士兵。 伊格納季耶夫說,相反,他們發現了一名德國士兵的骨頭。 遺體被送往烏克蘭的德國戰死者墓地安葬。
“高地、防禦地點,它們都是一樣的,”伊格納季耶夫先生說。
扎波羅熱是一座龐大的工業城市,位於正在消失的卡霍夫卡水庫岸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軍隊佔領,如今是一座前線城市,每天都會多次響起空中警報,俄羅斯導彈偶爾會飛入並爆炸。
但大壩決堤後,當洪水從城市湖濱堤壩退去時,過去的未爆炸彈藥構成了最嚴重的危險。 烏克蘭緊急服務部門表示,從水庫中出現的沙洲和新島嶼“令人驚訝地堆滿了二戰時期的爆炸物”。
該部門表示,排雷人員已經發現並清除了二戰時期的航空炸彈。
坦克駕駛員什卡利科夫的家距離海岸僅幾步之遙,他在烏克蘭反攻的最初幾天裡在該市東南部的田野裡作戰。
在他的坦克觸雷後,他被單位請假,回到家開始探索乾涸的湖床。 他說,發現納粹標誌從水中浮現,“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兩次戰爭相隔數十年,但“情況沒有改變,”他說。
Maria Varenikova 和 Yurii Shyvala 貢獻了來自烏克蘭扎波羅熱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