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美聯社土耳其政府機構承認該國超過一半的建築不符合抗震標準。
拉奎拉和安塔基亞一樣,位於臭名昭著的地震帶。 1349 年拉奎拉發生地震,造成 800 名居民喪生; 1703 年的另一次屠殺超過 3,000 人,促使教皇克萊門特十一世 發送 牧師和修女擺脫了獨身生活,重新居住在這座城市。
這 2009年地震 造成 300 多人死亡,數百座歷史建築被毀,數万人無家可歸。 意大利當局迅速將倖存者安置在城鎮郊區和海岸的帳篷和臨時住所中,並承諾重建被毀的東西。
時任意大利總理、自吹自擂的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 宣稱這些“新城鎮”和活動房屋是“意大利奇蹟”。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悲傷、昂貴、狹窄的定居點與交通和公民生活脫節,成為永久性的; 對承包商與黑手黨的聯繫進行了調查; 拉奎拉的恢復停滯不前。
你可能會問在這些有風險的地方一次又一次重建的邏輯。 這個概念是圍繞一個不同的威脅提出的:氣候變化。 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年,海平面上升、洪水、乾旱和極端天氣將使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或不可能的地區將出現大規模遷徙。 氣候變化已經使全世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但邏輯不是重點。
畢竟,城市只是名義上的實體。 對於居民來說,它們是一把髮刷和一張照片的儲藏室——社會結構的集體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生活、家庭、歷史、社區、社區編織在一起。 至少可以期望政府做的是確保建築物和街道符合規範,並確保城市滿足居民的需求,而不是開發商和政客的需求。 但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這是例外。
地震發生幾年後,當我回到拉奎拉時,我發現一群男人在空蕩蕩的大教堂廣場聊天。 其中一位名叫安東尼奧·安東納奇的退休律師告訴我,他的房子在地震中被毀了。 他搬去和一個小時左右的親戚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