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個將大多數夫婦限制在三個孩子的國家,一個省份正在大膽宣傳,試圖讓其公民生育:想要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即使你未婚。
該倡議於本月生效,表明在去年人口出現自 1960 年代全國飢荒以來的首次萎縮後,中國再次迫切需要引發嬰兒潮。 其他努力正在進行中——幾個城市的官員敦促大學生捐獻精子以幫助刺激人口增長,併計劃擴大生育治療的國家保險範圍,包括試管受精
但這些措施遭到了公眾的質疑、嘲笑和爭論,凸顯了中國在努力避免可能危及經濟增長的勞動力萎縮方面面臨的挑戰。
許多自己出生在中國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期間的中國年輕人正在反對政府在這個世界上養育孩子成本最高的國家生孩子的誘因。 對他們來說,這些激勵措施無助於解決他們對撫養年邁的父母以及管理不斷上漲的教育、住房和醫療保健成本的焦慮。
“根本問題不是人們不能生育,而是他們負擔不起,”四川省一名 26 歲的護士說,該省最近取消了生育限制。 她補充說,她至少需要賺到目前月薪 8000 元的兩倍,約合 1200 美元,才能考慮生孩子。
世界上許多國家——從日本到俄羅斯再到瑞典——都面臨著同樣的人口挑戰,他們試圖通過補貼和其他策略來激勵新生嬰兒,但收效有限。 但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比其他國家快。 旨在減緩人口增長的經常嚴厲執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出生率急劇下降,並導致一代人對家庭規模的態度發生轉變。
執政的共產黨提高生育率的努力——通過允許所有夫婦在 2016 年生育兩個孩子,然後在 2021 年生育三個孩子——一直難以獲得牽引力。 四川的新政策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基本上完全無視生育限制,表明人口危機如何促使共產黨慢慢放棄對公民生育權的鐵腕控制。
“二胎政策失敗了。 三胎政策失敗了,”研究中國人口趨勢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易福賢說。 “這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
擁有 8400 萬人口的中國第五大省份四川取消了對居民可以在當地政府登記的兒童數量的所有限制,這一過程使父母有資格享受帶薪育兒假和報銷醫院費用。 一個不尋常的舉動是,它還包括未婚的父母。 以前只允許已婚夫婦登記孩子(最多三個)。
新政策觸動了單身母親長期面臨歧視的國家的神經。 在網絡論壇上,一些評論者稱讚這是早該採取的保護未婚媽媽的措施。 其他人則抱怨說,這會鼓勵男人與情婦生孩子,批評這項政策是為了讓“私生子”走出陰影。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單身母親無法享受政府提供給已婚夫婦的福利。 直到最近,一些省份甚至對未婚生育的婦女處以罰款。 但嬰兒短缺促使四川等省份開始合法承認單身母親所生的孩子,這是共產黨推動更“包容”的人口政策的一部分。
女權倡導者將這一趨勢慶祝為未婚母親的勝利。 不過,47 歲的上海單身母親張萌表示,中國在擴大非傳統家庭的權利方面進展太慢。
2016 年,在與男友分手後不久,張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當時 40 歲,決定留下孩子,擔心這可能是她唯一的生孩子機會。
在她的兒子出生後,她申請的帶薪產假和醫療費用報銷——這些都是為已婚夫婦提供的——被拒絕了。
為了這筆錢,她起訴了當地機構。 多年後,也就是 2021 年,她終於從政府那裡收到了 7 萬元人民幣,約合 10,200 美元。 但她說,像她這樣的女性面臨的障礙遠不止補償那麼簡單。
“很多女性,尤其是單親媽媽,缺的不是錢,而是權利的保障和社會的尊重,”張女士說。
婦女權利倡導者認為,政府提高生育率的努力有可能加劇對婦女的歧視。 工作清單有時已經明確地只尋找已經有孩子的男性或女性; 當中國開始允許一對夫婦生育三個孩子時,女性擔心雇主不願意支付產假費用會更不願意僱用她們。
“在中國從根本上改變其社會制度並實現更多性別平等之前,女性可以用她們的子宮投票,”專門研究中國人口統計的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王峰說。
性別不平等以其他方式籠罩著人口危機。
近幾個月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宣布對捐精者進行付費,人們在網上留言開玩笑說,男性終於承擔了女性所面臨的壓力的一小部分,以緩解中國生育率下降的問題。
本月,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省會昆明市的一家醫院宣布,捐獻精子的大學生——但僅限身高超過 5 英尺 5 英寸的大學生——可以獲得 4,500 元人民幣(約合 660 美元)的獎勵。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集體行動號召,公告以粉紅色字體的標語結尾:“我捐獻精子。 我很優秀。 我很自豪。”
除了建立精子庫,官員們還在做更多工作以擴大獲得體外受精等治療的機會。 然而專家指出,出生率下降更多地與經濟和文化轉變有關,而不是與不孕症有關。
在該國實施 Covid-19 封鎖之後,16 歲至 24 歲的中國人中有近五分之一失業,這加劇了這一代人的幻滅感,其中許多人將拒絕生育視為政治抵抗行為。
在一個 去年調查 在大約 20,000 名年齡在 18 歲至 25 歲之間的年輕中國人中,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想生育。 人口學家將中國教育系統的成本和壓力列為一個主要問題,建議採取政策解決方案,例如將學制縮短兩年和取消高中入學競爭性考試。
目前,中國許多城市正試圖通過直接現金支付來解決育兒的經濟壓力。
上個月,毗鄰香港的大城市深圳, 宣布了一項提議 向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提供 7,500 元人民幣(約合 1,100 美元),並為每個兄弟姐妹額外支付。
36 歲的深圳律師陳翠西最近結婚,她說補貼只能勉強支付住家保姆一個月的費用。
陳女士說,她最初想要三個孩子,因為她喜歡在一個熱鬧的大家庭中白頭到老。
但看到她的姐姐和朋友們承擔著撫養一個孩子的費用,她大開眼界。 在中國普遍實行的產後坐月子期間,陳女士的許多朋友都住在昂貴的酒店,被稱為“坐月子”。 他們還為外國製造的嬰兒配方奶粉支付了額外費用, 仍然不信任國產品牌 在 2008 年的毒奶粉醜聞導致中國數千名嬰兒患病後。
陳女士暫時想著要一個孩子。 她說補貼是一項不錯的福利,但“這不足以影響你是否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