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的飛行對吳教授和他的團隊來說並不是一次性的。 這 雄鷹人航空科技集團,或 EMAST,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吳教授與成立 2004 年,為他們贏得了一系列其他成功。
高空氣球的進步展現了“高分辨率、持久、穩定的通信、偵察、導航和其他服務”的潛力,EMAST 2017年在其官方微信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
EMAST 表示,2019 年,吳教授和他的團隊首次“獲得了地球與近太空之間的信號”。 該公司沒有解釋涉及何種信號,也沒有解釋該步驟是否與當年的“捕云者”飛行或另一艘飛艇有關。 這 公司網站 最近下線了,但是緩存了它的網頁記錄 仍然可以在網上找到.
EMAST說,2020年,一個中國氣球完成了完整的環球航行並安全回收,這是一項開創性的壯舉。 第二年,該團隊同時在天空中操作了兩個氣球,這在該項目中尚屬首次。
2022年, 緩存的 EMAST 網頁說之後,吳教授和他的團隊或發射或計劃發射——時間上的中文表述不清楚——三個高空氣球同時在空中形成“機載網絡”。 最終目標, 公司說,是在中國使用漂浮至少 80,000 英尺高的固定氣球創建空中信號網絡。
它比作 計劃網絡到 Starlink,由 SpaceX 運營的小型低軌道衛星系統。 Starlink 為與俄羅斯入侵者作戰的烏克蘭軍隊提供了通信支持。 EMAST 表示,到 2028 年,它希望“完成全球近太空信息網絡”,但沒有詳細說明這意味著什麼。
吳教授聲稱的高空氣球成功案例尚未得到公開證實。 他現有的科學論文沒有描述任何這些壯舉。 儘管如此,吳教授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家,其觀點具有官方影響力。